• 轉基因產品堪憂 非法流通少檢測

    2014-07-31 10:08:52 來源: 食安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近日,新聞調查播出的一期節目《追查轉基因大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轉基因食品自出現至今歷經質疑與爭議,由此引發的各種言論一直持續,現未經許可流入市場,社會各界強烈倒逼食安相關機構給予明確立場。

      轉基因大米非法流通危害大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大米的商業化種植,也沒有批準轉基因的進口,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出現的轉基因大米和米制品都是非法產品。但記者在武漢發現三種被檢出轉基因成分BT63的大米之后,又發現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一帶均有轉基因大米在市場流通。

      有專業人士稱,這些非法轉基因大米來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來自科尼爾公司,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技術科學學院專利,與學院合作的科尼爾公司是其有意泄露轉基因水稻的重要源頭,當地農業執法機關還因其沒有鏟除未按審批要求種植的轉基因水稻進行過處罰;二是試驗監管漏洞,制種公司回收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種子后將種子發放給參與試驗的農民,種子公司很容易拿到稻種,自行育種,然后流入市場。

      轉基因食品在沒有通過安全性考證就流入市場很可能在毒性、食品過敏性、抗生素抗性等方面危害人身安全,造成恐慌。事實上,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在2009年就獲得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一直沒有得到商業化種植許可,至于原因不得而知。

      轉基因產品非法流通缺少有效檢測

      我國目前對轉基因產品的生產和進口管制是明確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很大問題:首先,對轉基因產品鏈上的單位和個人沒有明確的監督和執行體系,導致了非法流通;其次,在產品流入市場過程中對產品檢測環節不夠嚴密、全面,使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沒有被及時檢出;最后,面對利益,轉基因產業鏈上需要有良心的單位和從業人員。

      無論是出于安全原則還是對國際農業形勢的考量,無論轉基因產品的流通是否合法化,政府和相關市場調控單位都應該做到一切以保證百姓食品安全為原則,以執行結果為導向,對市場監管制度規范化;在安全檢測方面,則要看相關部門督檢力度和企業的重視程度。

      FIE食品安全檢測平臺重新定義食品安全

      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仍存在嚴重缺口,全面認識食品安全檢測的必要性及其新技術的應用性,北京國際食品安全檢測設備展(FIE)則是一個更廣泛、有效的途徑。

      據FIE主辦方負責人透露,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專業委員會、國家會議中心、雅森國際聯合主辦的FIE展會將于8月27-29日在京舉辦。300家生產企業,5000家專業買家,將與來自國內外食品安全領域專家一起,通過這個平臺關注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與未來發展,重新定義食品安全,為國人食品安全贏得保障。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轉基因 產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