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關鍵在企業
據國內權威媒體報道,日前,《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在公開征求意見。
食品召回制度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在2009年發布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這次公開征求意見,更加強調食品召回制度的重要性,向社會表明了政府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的堅決態度。
不過,對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來說,食品召回制度顯然屬于亡羊補牢、事后補救,相比而言,食品安全的事前監督則更為重要。以曝光的“福喜造假門”為例,福喜上海子公司將過期、變質的肉料回爐后,加工生產出的食品均被貼上合格標簽,由于這些食品做工巧妙,在流通環節的例行檢驗中根本發現不了問題,如果不是有臥底“釜底抽薪”內部爆料,想必很多人還在香噴噴地吃著這樣生產出來的食品。
現代工業技術越來越發達,一些黑心企業如果鐵了心要賺昧心錢,事先研究透檢查標準,再利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按照檢查標準生產,足以將“不合格”的食品變成“合格”食品。“過期肉”如此,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在辣椒面里摻蘇丹紅、用狐貍肉冒充牛肉等均是如此。所以,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僅靠食品召回制度是遠遠不夠的。
食品召回制度可以讓不合格的食品收回去,這是百姓愿意看到的,但百姓更愿意看到,不合格的食品生產不出來,更上不了餐桌。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執法部門更加嚴格地對食品原料采購、產品生產、商品流通等環節進行安全監管,同時相關食品企業也應加強行業自律,積極主動生產讓百姓放心的食品。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顯然更為重要。
可以說,食品召回制度的關鍵不在于“召回”二字,而在于如何避免“召回”,而這就需要食品企業堅守食品安全“紅線”。只有食品企業共同堅守這條“紅線”,才能讓見利忘義、利欲熏心者迷途知返,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品牌形象與信譽,才能讓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少,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一種擔當,更是食品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上海近期發布六項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 (2014-06-16)2013天津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報告公布
- (2014-06-16)廣東部署春節及地方“兩會”食品安全監管
- (2014-06-16)民進中央提案:構建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
- (2014-07-25)福喜“過期肉”丑聞令食品安全關注升溫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