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不能成食品安全監管真空
當前,農村消費的群體大多是一些留守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存在著對食品質量辨別能力差、消費水平低、維權意識不強等多種因素,致使不法食品生產者時常偽造標識、濫用標識,欺騙和誤導村民。一些偏遠農村地區信息比較閉塞,交通不大方便,食品安全監管常常處于“真空地帶”,從某種程度為“山寨食品”銷售提供了“市場”,食品安全質量更是難以得到保障。
食品安全重于天,加強偏遠農村食品監管刻不容緩。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偏遠農村地區群眾的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導農民崇尚科學,增強食品安全消費意識,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要把食品安全監管重心下移,加強對偏遠農村地區食品營銷點的監管,強化日常監管和食品專項整治,嚴格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經營行為,使農村食品市場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轉。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上海近期發布六項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 (2014-06-16)2013天津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報告公布
- (2014-06-16)廣東部署春節及地方“兩會”食品安全監管
- (2014-06-16)民進中央提案:構建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
- (2014-07-25)福喜“過期肉”丑聞令食品安全關注升溫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