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茶著力品牌發展 專業認證助力品質保證

    2015-04-30 13:26:30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王崇民 王時 本刊記者

      我國是最早發現茶葉及茶樹標本的國家,在茶葉種植、加工和飲用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茶文化底蘊深厚。據2014年18個產茶省(區、市)農業部門上報的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茶園面積達到4112萬畝,同比增加202.8萬畝,增長5.19%。其中采摘面積3162萬畝,同比增加244萬畝,增長8.36%,茶葉的種植面積小幅增長,但在產量及產值方面,卻有了大幅度提高。另據統計,2014年干毛茶總產量209.2萬噸,同比增加19.5萬噸,增長10.33%;由于產量增加較多,加之價格繼續上漲,干毛茶總產值也大幅增加,達到1349億元,同比增加216億元,增長19.07%??梢钥闯?,我國茶葉產量很高,產量和產值也在逐年增加,但實際產生的價值卻遠遠低于行業預期,“一流的品質,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正是我國茶行業的真實寫照。那么,我國茶行業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造成“高品質、低價格”的原因是什么?我國的茶葉為何在國際貿易間常常處于劣勢?如何才能進一步提高茶葉的品質?

      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魏有先生、SGS國際認證部中港區食品安全解決中心高級技術經理曹炳江先生、UTZ中國市場執行總經理Evert Raymakers先生以及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總監助理梁勇先生。

      我國茶產業發展如何破局?

      對于我國茶葉發展情況,魏有介紹說,作為全球最受歡迎飲品——茶葉的故鄉,我國茶葉生產歷史久,茶文化底蘊深,并且具有明顯的資源生態優勢,有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等六大茶類,茶區分布之廣、茶種類之多,均為世界之最。發展茶葉經濟,擴大茶葉出口,對于促進我國茶區經濟發展、改善茶農生活質量、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共同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我國是茶葉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茶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但魏有同時指出,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茶葉的平均售價僅為每千克2美元,低于印度茶葉的2.7美元,以及備受贊譽的斯里蘭卡茶葉的3.4美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說,因諸多歷史因素和傳統消費習慣,我國出口茶葉多以原料性貼牌的中低檔產品為主,競爭方式也多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實際價值被低估的現象;另外,盡管近年來我國各大茶類中均有地區性品牌茶企脫穎而出,呈現企業品牌化、規?;崴賾B勢,但仍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出口行業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這是我國茶葉行業面臨的最大困擾。

      那么,我國的茶行業發展如何破局?魏有認為:只有加快茶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出具有區域優勢的大品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表示,我國茶類產品區域版塊優勢明顯,各企業應努力打造區域品牌產品,進而轉變為產業優勢,向產業集群化方向發展,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再加上國家及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整合資源,抱團形成合力,加大宣傳力度,方可在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方面爭得一席之地。他說:”中國是世界上產茶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我國茶葉行業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方認證——生產高品質茶葉的保障

      對于國產茶葉在出口中價值被低估的原因,除了產業發展方面的問題,SGS國際認證部中港區食品安全解決中心高級技術經理曹炳江還有另外的解釋,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茶葉企業面臨的主要出口壓力中,缺少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從而造成飲用安全問題也是困擾茶葉出口企業未能突破困境大步向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茶葉歷來以粗放型生產和粗加工為主,生產和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需要嚴格考驗。另外,茶葉中農藥殘留超標現象嚴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曾在2013年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茶葉的質量安全問題80%是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解決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就是要在茶葉生產的源頭——茶葉種植園中進行有效的質量管理和控制。曹炳江指出,實施良好的茶葉種植園管理不僅能夠保證茶葉的良好內在品質,還會由于在良好生產規范過程中對土壤、肥料、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的多方面考慮,而維持和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茶葉的產者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也必須考慮對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為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想知道他們的食品來自何處,而且還想知道這些食品是否是以負責的方式生產出來。他建議茶葉企業可以借助像SGS這樣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建立一項風險評估制度,以確定其所從事的加工活動對環境是否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SGS是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是全球公認的質量和誠信基準,,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可改善質量、安全性和生產效率并降低風險的專業化的業務解決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據曹炳江介紹,SGS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首先會對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進行徹底檢驗,以保證其原料的安全性達到國際標準;其次是認證,要根據國內的認證和流通程序對于茶葉的生產過程進行嚴格指導,以實現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控;最后,還要對生產廠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指導,讓企業生產的產品合乎國家標準,滿足買家需求。

      曹炳江最后指出,在茶葉的種植及生產、加工過程中,只有做到對環境、生態、能效的最大化保護,才能讓整個產業鏈以負責任的方式健康持續發展。而借助世界公認的認證體系對茶葉的種植、生產過程進行認證,是茶葉企業生產出高品質產品的有力保證,也是解決茶葉出口問題的有效途徑。目前,UTZ認證、熱帶雨林聯盟認證(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cation)以及公平貿易認證(簡稱Fairtrade)都是全球公認的產品認證體系,均對茶葉從生產到銷售過程有著詳細而明確的要求,以保障產品質量。

      UTZ——助力茶行業可持續發展

      正如曹炳江介紹,UTZ是一個全球性可持續認證標準的設立者,負責把關可持續性農業生產及整個供應鏈環節。目前主要關注咖啡、可可和茶葉等方面可持續化推動問題。只有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業務、社會責任、良好農業規范、可追溯性等特性的產品才可通過UTZ認證。針對UTZ認證的相關情況,本刊記者采訪了UTZ中國市場執行總經理Evert Raymakers先生。

      據Evert介紹,UTZ于2002年創立于荷蘭,是一家獨立公司,擁有國際上公認的可持續農業標準,而非一個簡單的認證機構或NGO。“UTZ在瑪雅語中有良好,優良之意,翻譯成中文為良好的生產規范”,Evert介紹了“UTZ”本身的含義。他指出,UTZ是全球覆蓋最廣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也是ISEAL聯盟中的一員,獲得全球可持續發展協會認可。初期主要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咖啡設立相應的標準開始,規定了怎樣用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方式生產咖啡,怎樣在咖啡的生產過程中將水、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降到最少的同時,提高生產率,并給咖啡農以支持,但從長遠角度來講為生產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之后,由于行業及市場的強烈需求,UTZ也將認證項目逐漸擴展到了對于可可,茶葉,堅果/榛子,同時為可持續棕櫚油圓桌(RSPO)提供所有的追溯服務,并且UTZ也是可持續大米平臺(SRP)的發起方之一。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可信任度。

      對于UTZ如何更好地助力茶企實現茶園良好持續發展的問題,Evert向記者坦言,對于UTZ來講,只有做到對環境、生態、能效的最大化保護,才能賦予整個產業鏈以負責任的方式健康地可持續發展。UTZ認證可以讓企業快速地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和認可,因為UTZ是針對可持續咖啡、茶葉和可可種植的計劃及標志,其目標就是打造一個以可持續種植為基準的世界,幫助農戶掌握更好的種植方法,改善工作環境以及更高效的田間管理。UTZ認證的農場和企業都要遵守嚴格的要求并且由獨立的第三方密切實施監控以保證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達到相應的市場要求。同時,在標準和認證之上,UTZ也關注行業內高度相關的主要議題,如氣候變化,用水管理,廢棄物管理,以及特別針對茶葉的最大農殘限量的研究和尋找解決方法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UTZ能更好地為整個行業提供有效到位的服務。

      最后Evert介紹說,UTZ主要制定相關的標準,但是不會直接對企業進行認證,我們主要與像SGS這樣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合作,由他們為企業提供認證服務。所有經過認證的企業都將錄入到我們的數據庫中,以備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查詢。

      采云間——國產品牌國際化的榜樣

      2014年7月,一條“采云間在國內茶企中率先通過UTZ認證”的消息遍布各大網站。SGS為采云間頒發了UTZ認證證書,是采云間產品滿足歐盟安全標準、承擔社會責任、保證茶園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證明,此舉勢必進一步提升采云間產品在歐盟等國際茶葉市場上的競爭力。那么,秉承“好茶從種植開始”理念的國產品牌采云間,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國際大舞臺的?

      據梁勇介紹,采云間創立于1992年,迄今已有23年歷史,并連續10年獲得歐盟生態市場研究所(IMO)的有機認證,被業內譽為“中國有機茶第一家”。采云間建立了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安全可控制追溯體系,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和QS認證,先后獲得國家環保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美國、日本、瑞士等認證機構的有機食品認證。從創立至今,采云間立足于安全、綠色的品牌出發點,并于1996年獲得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的技術支持,在武夷確立了全國第一個有機茶試點,經過不懈努力,終在3年后獲得認證。

      在產業生產標準上,梁勇向記者表示,采云間在生態除草、生態施肥、生態防蟲,農藥檢測等方面下足功夫,先后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浙江大學、安徽標準化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合作,就“茶園基地建設、工廠標準建設、茶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項目進行對接,在業內優先創建有機肥沼液滴灌系統、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綠色誘防蟲板等生態化茶園管理方法,已形成了“種-養-沼-肥”的循環生態系統。同時,利用可追溯管理系統,使茶苗種植、施肥、培育、采摘、生產、加工、包裝直到銷售等環節得以監控追溯,全面建立了由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可控體系。

      據悉,2014年我國出口歐美的茶葉產品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2014年以來,歐美等國相繼調整了有關技術法規,并加強了對進口茶葉農殘項目的檢測,使得出口歐美的茶葉企業遭遇“嚴寒”。而采云間2014年1~10月出口綠茶3000余噸,其中出口至歐盟市場的產品達到2000噸。對此,梁勇表示,采云間的生產理念就是不重復傳統的出口品種,而是種植特種綠茶,以此打通銷路,出口日本、歐洲等高端地區,并創立自己的品牌。采云間自2004年對茶園著手進行改造,堅決不使用合成肥料,于2009年開始茶園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由此受到許多大型企業的青睞,不僅大大拓寬了自己的銷路,出口歐盟的產品也從未被退回,而且生產的有機茶被運往德國及荷蘭之后廣受好評。

      建立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一直是采云間所堅持的理念,茶葉的農殘控制,必須通過茶園的源頭進行控制。多年來,采云間主要通過生態調控方法抑制茶樹病蟲害的發生。據梁勇介紹,采云間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控。一是修剪防蟲,即在早春進行一年一度的輕修剪并隔2~3年深修剪一次,對小綠葉蟬、茶橙癭螨、茶白星病和茶餅病等茶樹主要病蟲害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二是采摘治蟲,小綠葉蟬、茶橙癭螨、茶細娥和茶白星病等趨嫩性強的重要害蟲,主要分布在嫩梢上,通過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斷的采除大量病蟲,同時采摘也惡化了病蟲的食料條件,可抑制這些病蟲的繼續發展。三是茶園耕作治蟲,即在茶樹病蟲中,如多種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在茶叢根基淺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褐刺蛾)在根際枯枝落葉和土壤縫隙間結繭化蛹和越冬,茶麗紋象甲的卵、幼蟲、蛹也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葉上的病斑處成為再浸染的來源。通過冬季耕作或結合根際培土,可將這些病蟲翻入深處,阻止其羽化出生或使其腐爛死亡,減少來年蟲口。茶季淺耕和除草,可將表層的蟲蛹、病蟲翻出表面,增加與天敵的接觸機會,或曝曬而死,同時還有機械殺傷作用。四是誘殺,即利用昆蟲的趨性殺死害蟲。

      在品質控制方面,“食品安全”始終是采云間的第一要務。梁勇最后介紹說:“采云間多年來形成嚴謹、認真、規范、一致的質量理念,并擁有一支由國家級茶葉審評專家和具備30年以上經驗的一線制茶技師組成的食品安全品控團隊,建立了采云間標準品控體系,在種植、加工、精制、分裝的每一環節都嚴格執行標準,以確保產品的品質穩定可靠。”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品質保證 國產 品牌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