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棉花造大米?南京專家稱:根本不可能
很多人看了信以為真,甚至很害怕地要驗一驗家里的大米是不是爛棉花做的。棉花真的能通過各種化學作用就變成“大米”嗎?
為此記者采訪了江蘇省農科院的水稻種植專家王才林研究員。他直呼,這根本不可能,人工最多造出“大米的樣子”,但是絕對合成不了可食用營養物質相似的“真大米”。
“爛棉花造大米”瘋傳朋友圈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被朋友圈中流傳的一條視頻驚呆了,棉花狀的白色物體在機器里熔化后被拉成絲,最后經過多道工序后變成了“大米”。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永嘉、河北、河南、新疆、安徽等地都出現了“大米棉花造”的新聞,但是網絡上流傳的視頻卻都是同一條,視頻的時長只有兩分多鐘,但是從視頻的拍攝來看,開始的白色物質的確和棉花很像,而通過機器將其熔化成膠狀拉絲之后,再經過冷卻粉碎后的顆粒的確和大米非常相似。
難道經過機器的復雜工序,棉花真的就能變成“風馬牛不相及”的大米?記者發現,不少網友看到這些視頻的時候不僅僅有恐慌還有疑問,他們還在網上提問:“這是真的嗎,那么棉花做的大米和真大米怎么區分”?
棉花造大米 有人信有人好笑
棉花造大米的傳聞,在朋友圈和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有的網友相信,稱很像真的,但是也有不少網友感到很好笑,覺得這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首先棉花的價格高于大米,而且密度很低,如果你知道它們加工之前的狀態就明白了,其實這些像棉花的東西也是纖維,經過加工后還原成聚乙烯顆粒,只是看著像大米而已。
而所謂造粒的物質也并非棉花,因為棉花一熔就“焦掉了”,根本無法拉絲切粒。隨后溫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余正光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設備就是塑料粒加工的第一步,溫州大部分的造粒廠都是視頻里的樣子,這個根本不是米,就是一團團高分子材料,而溫州大部分造粒廠都是視頻里的那個樣子,出產的顆粒多提供給鞋廠。
南京水稻專家:絕對不可能
視頻中的棉花造大米可能只是一種高分子材料,那么有沒有別的方法,人工合成大米?
為此記者采訪了江蘇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王才林,他曾培育出江蘇最好吃的南粳系列大米。
王才林研究員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大米可以人工造,棉花造大米更是不可能了,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而大米的90%以上的成分是淀粉,還有一些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兩者完全不一樣,根本沒有可能通過人工合成達到“轉換合成”,即便有人工的手段能做成大米形狀的物質,但是它的口感和食用價值絕對達不到真大米的標準,因此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7-09)食品行業“走出去” 南京“桂花鴨”在美國建廠
- (2018-03-22)南京破涉1300萬新型制售假酒案 每瓶成本不到10元
- (2018-08-22)南京紫泉安裝第二條西得樂熱灌PET整線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 (2015-03-05)牛盾:購買日本大米不必提升到食品安全高度
- (2015-05-29)商務部:印尼“塑料大米”與中國企業無關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