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芳:從源頭為中國食品安全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
侯建芳說,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不久前新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更是表明了國家對食品安全這一問題的重視,我們企業要想走得更遠,必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信任我們的產品,因此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探討出一條適合農業生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當務之急,此次論壇的召開為的是學習貫徹黨的一號文件的精神,發覺綠色健康的農特產品,從源頭上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認為意義非常重大。今天,我們在這里跟大家分享雛鷹農牧集團在質量安全方面的一些心得做法,希望能為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貢獻一點力量。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雛鷹農牧集團的發展歷程,雛鷹農牧集團起始1988年,200塊錢起家,從家庭作坊式養雞開始,正式拉開了養殖創業的序幕,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和資本積累,2003年注冊成立河南雛鷹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奠定了事業的基礎,并創立了雛鷹品牌。2004年開始大規模進軍養豬業,逐步實現了從養雞到養豬的戰略性跨越。2010年9月15日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為保證食品安全,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雛鷹農牧集團著眼長遠發展,積極打造以生豬養殖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戰略布局,目前已發展成為以生豬養殖為主導,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生豬養殖、肉類加工、冷凍物流、連鎖專賣、電子商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農牧企業集團。
我們認為食品安全的源頭很重要,安全是養出來的,管出來的。雛鷹模式是公司獨創的商業模式,在合作養殖的過程中,公司不同階段通過不同的核算方式進行核算,對養殖環境和投入品進行統一規定,對養殖過程進行統一管理,從源頭上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通過管理模式來保證產品安全的同時,雛鷹農牧集團還通過周密布局,實現了從糧食收儲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因此可以進行端到端的質量控制體,實現源頭管理標準化,制度管理精細化、運輸管理信息化,四產管理規范化。
在產業鏈上游,公司嚴格把控原料、飼料、加工等環節,以保證投入品的安全。飼料生產是雛鷹集團輔助配套業務的關鍵環節,為有效控制飼料安全,養出健康的生豬,雛鷹農牧集團從東北進行糧食收儲,投建了現代化的飼料加工廠。在養殖環節為滿足人們對綠色、安全、生態食品的消費需求,公司在行業內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其產品三門峽雛鷹黑豬成為業內首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在三門峽投資40億元建設全國大型標準化生態養殖基地,在西藏林子地區投監藏鄉豬生態養殖基地。養殖過程更是創建了六統一的模式,即統一管理、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流程、統一防疫、統一屠宰銷售的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和科學化的管理。
公司吸收臺灣等地的先進食品安全經驗,在行業內率先構建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將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應用于整條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使得每頭豬都擁有了身份證,從而實現了從養殖到屠宰,從分割到冷藏,從物流配送到銷售,每個環節都可安全查詢,任何一道環節出現問題均可直接追溯到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實現食品安全的全過程可控。
從2010年開始集團陸續引進國內先進的檢驗和生產加工設備,建立完善的檢測監測技術,實施對投入品、養殖和屠宰全過程的安全檢測,為出廠產品更加安全增加防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公司還在行業率先引入首席質量官制度,首席質量官由副董事長擔任,主抓集團的質量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組織制定企業質量發展戰略、年度質量工作計劃和質量安全保證。建設企業的質量文化等近幾年,公司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成果顯著,公司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們認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HICCP體系認證和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全過程完全符合GAP良好操作規范標準要求。
經歷20多年的發展歷程,無論市場如何變換,雛鷹農牧集團始終圍繞著養殖核心,全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雛鷹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責任、成長、價值,我們一直堅持履行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一直牢記做得是食品行業、良心產業,食品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安全責任重大,這些年來雛鷹農牧取得的成就,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政策,同時得到了各級政府、各部門尤其是農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在以后的發展中雛鷹集團會牢記使命,不斷的創造價值,為中國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為中國的食品安全作出我們民營企業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我國正開展食品 安全國家標準整合
- (2014-06-16)江西將解決約209萬重點污染區農村人口飲水難題
- (2014-06-16)京版控煙條例 有望明年出臺
- (2014-06-16)上海近期發布六項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 (2014-06-16)北京接待外國元首每日伙食費不超600元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