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報記者:媒體報道應秉承真實專業態度 杜絕謠言

    2015-06-15 21:24:02 來源: 食安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辦,此次論壇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之一。在論壇中,新京報記者魏銘言作為媒體代表進行了發言。

      魏銘言講道,媒體應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性認知。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媒體的宣傳報道應真實、公正。作為媒體記者在報道 “藥袋蘋果”、“馬桶水冰塊”和最近的草莓農藥超標等問題時,我們的內心都希望盡快去挖掘真相,獲得權威數據和解讀,快速追蹤報道監管部門的應對舉措,但現實很艱難,讓消費者去了解事實的真相。但在面對在“朋友圈”里,閱讀量、轉發量直線上漲的食品安全話題甚至謠言時,我們也感到無力和茫然,深刻的了解到什么叫”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前段時間我們希望針對"牛奶飲料含肉毒桿菌"的謠言進行辟謠解讀,但盡管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使用了詼諧、幽默、甚至調侃的新媒體語言,投入了最新最全的傳播手段,但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謠言相比,科學的傳播力不只低一個量級。

      “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為了拓展食品安全報道的空間,近年來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嘗試。比如近兩個月,針對大桶(飲用)水國家抽檢不合格率高的現狀,新京報就與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藥監執法總隊),聯合策劃了大桶飲用水的地下生產鏈條的暗訪和調查。專題報道很快會推出,希望能夠通過系統的、詳實的、有理有據的系列報道,揭示大桶水市場存在的問題、安全隱患,并有建設性的追蹤報道監管部門的整治措施,以及對消費者的安全提示。”魏銘言介紹道。

      所以正如新《食品安全法》里所講,媒體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一部分。媒體也同樣希望與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一道,打造權威、科學、理性的食品安全信息傳播平臺。

      謠言止于智者。身處互聯網+的時代,監管部門、專業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雖然職責不同,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性認知。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新京報 謠言 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