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品風險監測下茶葉農藥殘留監測情況分析
基于食品風險監測下茶葉農藥殘留監測情況分析
高 燕,楊 恒*
(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貴州貴陽 550014)
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然而,在茶葉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已成為保證茶葉產量和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農藥在茶葉生產中的使用有助于控制病蟲害,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但如果使用不當或超過安全限量,就可能導致茶葉中的農藥殘留超標[1]。農藥殘留在茶葉中的存在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一些農藥在人體內可以積累,并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2]。因此,茶葉中農藥殘留的監測對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促進茶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茶葉農藥殘留監測的目的是確保茶葉產品在市場上的安全性和合規性[3]。通過對茶葉樣品進行采集和檢測,可以評估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水平,并與國家或國際標準進行比較,有助于發現茶葉中的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茶葉農藥殘留監測情況進行分析,了解茶葉中農藥殘留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茶葉農藥殘留監測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促進茶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來源
隨機抽取來自不同產地和不同種類的茶葉樣品共計196份。樣品采集產地涉及福建、云南、浙江、江西、貴州、四川和河南7個省份,茶葉種類包括烏龍茶、紅茶、白茶、綠茶、茉莉花茶和普洱茶,采集渠道涉及茶葉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茶葉店和超市等,并確保樣品采集和運輸過程中避免污染和混雜。
1.2 檢測方法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4],對17種農藥進行了檢測,具體檢測項目、標準限值和檢測方法見表1。樣品中有1個及以上檢測項目的結果超出規定的標準限值,則判定為超標。
1.3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品中農藥殘留情況
196份樣品中,有151份檢測出農藥殘留,檢出率為77.04%,其中超標樣品有5份,超標率為2.55%。
2.2 農藥殘留檢出與超標情況
由表2可知,該批樣品共檢出16種農藥殘留,其中聯苯菊酯檢出率最高(67.86%),其次為氯氰菊酯(20.92%)、甲氰菊酯(16.33%)、啶蟲脒(11.22%),其余農藥殘留檢出率均在10%以下。三氯殺螨醇和氰戊菊酯的農藥殘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53%、1.02%,其余農藥檢出含量均低于標準限值。
2.3 不同地域茶葉農藥殘留情況差異
由表3可知,7個省份中,江西省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81.82%),福建省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最低(74.36%)。各省份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01,P=0.998)。僅福建省和四川省存在茶葉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兩個省份茶葉農藥殘留超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39,P=0.649)。
2.4 不同類型茶葉中農藥殘留情況差異
由表4可知,6個茶葉品種中,綠茶中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79.17%),普洱茶農藥殘留檢出率最低(57.14%)。各品種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192,P=0.822)。僅烏龍茶和紅茶存在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兩種茶葉農藥殘留超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21,P=0.613)。
3 討論
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之一,具有健康、養生的功效。然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茶葉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也越來越多,引起了人們對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關注。農藥殘留問題不僅直接影響茶葉的質量和安全,也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5]。本研究基于食品風險監測的方法,對茶葉中農藥殘留情況進行了監測與分析,共采集196份茶葉樣品,涉及7個省份和6個茶葉品種。該批茶葉樣品中共有151份樣品檢出農藥殘留,檢出率為77.04%,其中超標樣品有5份,超標率為2.55%;共檢出16種農藥殘留,其中菊酯類農藥是茶葉農藥殘留的主要類型,三氯殺螨醇和氰戊菊酯的農藥殘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53%、1.02%。這一結果表明,茶葉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在一定程度上會殘留在茶葉中,這可能與茶葉生產過程中的農藥使用不當、違規使用農藥等因素有關[6]。有3份樣品檢出三氯殺螨醇,而國家已明令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螨醇,三氯殺螨醇的檢出可能是由于禁用藥曾大范圍使用,導致農藥殘留于土壤,污染了土壤;或者是其他農作物使用了三氯殺螨醇,通過水源、空氣等間接傳播,污染了茶葉,導致茶葉中檢出三氯殺螨醇殘留[7]。因此,在茶葉生產中應加強對農藥的管理和監測,確保茶葉的質量和安全。
江西省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福建省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最低,說明不同產地的茶葉可能受到不同的農藥使用習慣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因此其農藥殘留情況也可能存在差異。7個省份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均在70%以上,提示茶葉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現象普遍存在,且較為嚴重,需要重點關注不同地區茶葉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并采取相應的監測和管控措施。此外,本研究還比較了不同類型茶葉的農藥殘留情況,結果顯示,普洱茶農藥殘留檢出率較低,綠茶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而烏龍茶和紅茶存在農藥殘留超標情況,這可能與不同類型茶葉的種植和加工過程中對農藥的使用有關。因此,在茶葉生產中,應該根據不同類型茶葉的特點,采取相應的農藥使用和管理策略,以降低農藥殘留
水平。
不同地區和不同品種茶葉農藥殘留普遍存在,茶葉農藥殘留監測是保障茶葉質量和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茶葉生產者和監管部門應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監督,推廣綠色農藥和無農藥種植技術,并建立健全食品風險監測體系,以促進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和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相關熱詞搜索:茶葉;農藥殘留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