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食品橫行 如何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安全是食品行業的頭等大事,保證食品安全是當下政府及企業亟需要做的事情。但由于我國的標準法律尚不完善,導致出現很多“問題食品“。而在當下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快餐已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如果食品出現問題,就會使消費者的健康處于危險狀態。那么,當問題食品橫行時,我們如何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一、全程可控,構建完整監管體系
1、要在食品安全監管的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加強食品安全必須正本清源,重視源頭、抓好源頭。首先要抓住生產許可,嚴格準入門檻,嚴格審查把關,嚴格發證檢驗,通過“嚴進”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其次。在生產加工環節要著重抓住原料關口,在流通消費環節要著重抓住食品進貨渠道,包括大型食品批發市場和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管。
2、要在食品安全監管的控制過程中下功夫。食品安全監管點多、線長、面廣,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餐飲消費的整個過程,經歷環節多、情況較為復雜。必須注重過程控制,盯住每一個關鍵環節,嚴把每一道重要關口,把重點放到嚴格落實生產經營過程控制規范上。要在重點食品行業、重點食品企業推動建立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推動生產經營主體嚴格質量自管自控,做好全過程記錄,強化全過程管理。
3、要在食品安全監管的源頭治理相互銜接上下功夫。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機構改革后,一方面要進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和監管資源,確保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工作銜接有序、運轉高效;另一方面要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溝通協調,確保部門間信息溝通無障礙、相互配合更緊密。要重點加強與種養殖環節監管的密切配合,積極探索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有效銜接機制、食品標準制修訂工作協調機制等,確保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鏈條不斷、銜接無縫。
4、要在食品安全監管的覆蓋全程上下功夫。要認真研究食品安全監管各個環節的特點和規律,推動企業自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要細化監管措施,確保監管對象沒有疏漏、監管環節沒有縫隙、監管區域沒有死角。特別是對食品生產經營的重點環節和關鍵節點,要從嚴監管、全面掌控,加強上下聯動、左右配合,延伸監管觸角、覆蓋監管全域,著力構建從生產到消費、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二、“殺官儆商”,以抑制官商聯合“為非作歹”
1、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安全承擔主體責任。從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退市召回和食品銷毀制度,到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懲戒力度,再到建立食品企業安全信用檔案,創造良好的誠信經營環境,都是為了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推動督促生產經營者嚴格守法、規范經營。
2、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承擔監管責任。只有從法律上細化、強化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嚴格追究消極無為、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人員的黨紀政紀責任、法律責任直至刑事責任,才能促使監管部門及工作人員增強責任意識,提高履職能力,才能給他們施以嚴明的責任約束和沉重的責任壓力,并通過他們將約束和壓力傳導到食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推動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
3、社會公眾積極行使權利、履行責任,廣泛參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包括投訴、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對政府部門的監管執法工作進行監督等。
拓展閱讀
當前問題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地質特點、礦山冶煉、廢物排放等造成的農產品被重金屬污染。
2.垃圾焚燒、生產廢水排放等造成的食品中存在一定水平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3.未按照國家農藥使用規定在蔬菜、水果和糧食種植中過量施用或者使用禁用農藥。
4.在畜、禽動物飼養過程中未按照國家規定的藥物品種以及允許使用品種的合理休藥期使用獸藥。
5.由于種植環境、儲存環境和自然災害等造成的農作物中存在的真菌毒素問題。
6.在包裝材料生產中使用國家未批準的有毒生產助劑而導致遷移至食品的問題。
7.在食品生產加工中未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在食品中濫用或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
8.在養殖環節和生產環節存在使用非法添加劑物質的現象。
9.生產加工過程工藝不合理,生產場所衛生狀況差,導致成品中存在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的現象。
10.部分生食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蟲。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馬純良:以嚴格監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2014-06-16)汪洋:讓德治和法治同時轉起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2014-07-22)反思:為何洋快餐“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
- (2014-07-28)舌尖上的“陷阱”:盤點餐飲業潛規則
- (2014-10-24)食品安全法“大修”:用法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