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kinElmer ICP-MS助力科學家揭秘植物砷含量控制的關鍵基因

    2015-01-07 17:40:28 來源: 食安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安中國網訊】本網最新消息, 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晁代印研究組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及南京農業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控制植物內砷積累調控的關鍵基因HAC1,為培育低砷或無砷植物奠定了良好基礎。國際學術期刊《PLoSBiology》日前在線刊發了相關研究論文,并做了專題報道。據悉,該研究團隊是借助PerkinElmer NexION 300D及ElanDRC ICP-MS進行植物離子組學的分析,并使用HPLC-ICP-MS聯用技術分析植物樣品中不同形態的砷含量。

      據相關研究發現,模式植物擬南芥葉片砷含量存在著巨大的自然變異,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以及圖位克隆技術,發現了控制這一變異的重要功能基因HAC1(High Arsenic Content)。HAC1可有效阻止植物體內砷的積累,而其突變則導致植物體內積累高達數百倍的砷。原來,該基因可使植物產生砷酸鹽還原酶,并主要分布在根的外皮層及根毛細胞中。由于自然界中的砷多以砷酸鹽的形式存在,而砷酸鹽在化學性質上與磷酸鹽非常相似,因此植物很難區分兩者,從而在吸收礦質營養磷酸鹽的同時也將砷酸鹽攝入體內。為了限制砷向地上部遷移而危害植物的生長代謝,在植物根部的外表皮和根毛中高度表達HAC1蛋白,有效識別砷酸鹽并將其催化形成與磷酸鹽化學性質迥異的亞砷酸鹽并排出植物體外。該基因的發現在促進我們理解植物耐砷分子機制的同時,也為將來培育低砷甚至無砷農作物提供重要的操作靶標,具有重大的應用潛力。

      該研究團隊借助PerkinElmer NexION 300D及ElanDRC ICP-MS進行植物離子組學的分析,并使用HPLC-ICP-MS聯用技術分析植物樣品中不同形態的砷含量。離子組學的概念是由David E. Salt 教授及其同行在2003年提出,它主要研究的是生物體中的離子及其無機化合物,利用現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ICP-MS/OES)在分析植物離子組的基礎上,結合生物信息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等手段,在基因組的規模上對植物體內的離子譜(Ion Profile)進行繪制、對比研究,從而系統地研究揭示植物體內控制離子平衡的遺傳網絡與分子機制??梢哉f,離子組學的發展與PerkinElmer ICP-MS息息相關,從最初的提出到現在的逐漸成熟,從Elan系列到NexION 350系列ICP-MS,PerkinElmer快速、高效、高靈敏度和優異穩定性的儀器將幫助科學家在植物離子組學的道路上探索更多自然奧秘。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基因 科學家 含量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