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鐵鋅硒維生素”你吃夠量了嗎
不少人就納悶了,作為21世紀的現代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但凡能下得去嘴的,我們都吃過了啊,怎么還缺啊?
為什么沒吃夠?
報告中提到豆類和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蔬菜、水果攝入量略有下降。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哦,吃得少,當然就會缺乏啊。
以鈣為例,喝奶補鈣,大家都知道,如果每天飲用300g鮮牛奶,對應的就是攝入了300mg的鈣,約相當于一名成年人膳食推薦攝入量的1/3。如果每天吃的奶類少,那么鈣的攝入量自然會少,身體就容易缺鈣。
那我們每天都會吃的谷物類呢?報告中有一條“糧谷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穩定”,是不是說我們的攝入就足夠了?也不是。因為食物攝入量不等于微量元素的攝入量,在食物中的含量才是關鍵。
糧谷類食物是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我們吃的大米小麥等在加工過程中會損失掉一部分礦物質和維生素,加工越精細損失越多。
那么如果日常中精米精面吃得多了,相對來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損失也就多了。
還有,食物本身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但是人體對其的吸收率低。比如鐵,膳食中鐵的存在有兩種形式: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前者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是動物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中與卟啉結合的鐵——卟啉鐵,后者是存在于植物性食品和乳中的無機鐵。營養調查顯示,膳食鐵的攝入量為23.4毫克/人/天。聽上去很多?其實則不然。因為咱們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所以膳食鐵的存在形式多為無機鐵,其吸收率大約只有3%-5%。這樣算來,中國人膳食的實際攝入量大約是每日0.7-1.2毫克/人,是低于成人健康的需要的,對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和孕婦、乳母來說更是不足。
怎么樣,知道為啥自稱吃貨的你也會營養素缺乏了吧,吃也是要有方法的哦。
怎么才能吃夠?
1.調整膳食結構
注意調整膳食結構,一方面增加攝入量,另一方面要合理搭配食物。
比如增加豆類、奶類、蔬菜、水果的攝入量,減少精米、精面的食用,增加全谷物食品的攝入。
有人說某國在控制奶類的攝入量,我們為什么要提倡多喝?不要和外國人比,體質不同,還是得看自己人的攝入量。
2.選擇強化食品
適當選擇強化食品,預防微量營養素不足和缺乏。如在日常生活中選用鐵強化醬油、強化大米、強化VA的食用油、強化面粉等。

相關熱詞搜索:維生素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8-21)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10大食物
- (2014-09-02)維生素食物:幫你趕走壞情緒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