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5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示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5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示(第25期)
本期公布152批次監督抽檢結果,涉及酒類、焙烤食品、豆類、糧食及糧食制品、薯類及其膨化食品、水果及其制品、調味品、飲料、乳制品和蜂產品等10大類。其中:
不合格9批次,分別為:
1.酒類不合格1批次,為朔州市朔城區新客都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為山西杏花福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杏花第一村酒(清香型白酒)中酒精度低于標簽明示值。
2.桶裝水不合格8批次,分別是:河津市天露純凈水廠生產的桶裝飲用純凈水、萬榮縣綠清源桶裝純凈水廠生產的飲用純凈水、霍州市霍山水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桶裝飲用水、運城市稷王山水廠生產的飲用純凈水、臨汾市堯都區星星安吉爾純凈水加工廠生產的安吉爾純凈水、臨汾市潔永達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飲用純凈水、稷山縣黃花源飲用水有限公司生產的黃花源飲用純凈水和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關圣純凈水廠生產的飲用純凈水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
合格143批次,具體為:
1.酒類47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等24項指標,合格46批次。
2.焙烤食品23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等29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3.豆類及其制品5批次,檢驗項目為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和微生物指標等19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4.糧食及糧食制品12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農藥殘留、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和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等21個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5.薯類及其膨化食品4批次,檢驗項目為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非食用物質、食品添加劑和微生物指標等21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6.水果及其制品5批次,檢驗項目為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等17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7.調味品10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非食用物質和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等26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8.桶裝水31批次,檢驗項目為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等30項指標,合格23批次。
9.乳制品9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和三聚氰胺等12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10.蜂產品6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和微生物等17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針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我局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責成相關市局及時進行核查處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問題產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并對相關企業立案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消費者如果在市場上發現被通報的不合格食品,可拔打12331投訴舉報。
備注:
1.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指在20℃時,100毫升白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數,即體積(容量)的百分數。酒精度是白酒的一個理化指標,含量不達標會影響白酒的品質。本次抽查統計,有1批次白酒酒精度不合格,測定值低于標準允許差范圍。其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檢驗能力不足,造成檢驗結果偏差,或是包裝不嚴密造成酒精揮發,導致酒精度降低以致不合格,也有可能是為降低成本,用低度酒冒充高度酒。
2.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是常見的細菌之一,常存在于潮濕的環境,如土壤、水、空氣中,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對于抵抗力較差的人群,飲用銅綠假單胞菌超標的瓶(桶)裝水存在健康風險。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1)原料水體受到感染;(2)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殺菌不徹底,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飲用水或容器內壁接觸;(3)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5年12月28日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8-07)山西水塔醋業“跨界治病” 吹牛廣告被禁
- (2016-02-02)山西浮山縣食藥監局集中銷毀過期假冒偽劣食品藥品
- (2016-03-29)沁州黃小米成為山西省首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 (2016-04-26)山西祁縣“拒絕垃圾食品”進校園
- (2018-10-25)山西吉縣:中垛鄉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 唱響鄉村振興主旋律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