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霍家手工掛面:傳承非物質文化
吳堡縣老霍家手工掛面專業合作社創辦于2008年6月,是陜北最早成立的一家純空心手工掛面生產基地,總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注冊資金300萬元,合作社位于吳堡縣張家山鎮張家山村,佳吳公路穿境而過,距青寧高速公路(吳子高速段)辛家溝出口處僅15公里,交通便利、環境良好。
老霍家掛面是純手工制作而成,特別要求的就是手工制作,是純生態食品,所有原料都是直接就地取材,用陜北特有的傳統技術制作而成,合作社成員大部分都有制作手工掛面的經驗,通過霍家傳承人霍根成的親自指導,形成獨特的老霍家手工掛面制作流程,技術上統一以傳承文化為主。傳統的手工作坊是利用黃土高原窯洞為作坊地,利用自然的空氣濕度、溫度進行制作、晾干,雖然市場上出現利用機器控制濕度、溫度的作法也能奏效,但是難達到自然制作與自然晾干的效果,為此老霍家手工專業合作社始終以傳承手工技術、手工作坊為主,所產的手工掛面、特別是空心手工掛面深得市場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老霍家手工空心掛面面粉選取本地優質小麥,采用傳統石磨磨成,加以各種佐料,再經十幾道工序制作而成。為了增加營養成分,在制作過程中又分別加入胡蘿卜汁、菠菜汁、雞蛋清、雞蛋黃等制作成朱砂面、翡翠面、蛋清面、蛋黃面等多個品種,在第十五屆中國楊凌農博會上,吳堡縣首次參加農高會的老霍家手工掛面備受客商的青睞,銷售一路走好,僅3天時間就銷售樣品600多件,同時還與上海、廣東等地客商達成了合作意向,中央一臺“舌尖上的中國”曾專門做了宣傳報道。
張家山空心手工掛面歷史悠久,始于漢、唐時期,迄今一千余年。這種制作工藝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完全靠父輩們代代相傳至今,采用祖傳秘方傳統手工工藝制作而成??缡兰o以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經濟不斷擴大,傳統的手工藝品逐步由農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為了更好地傳承吳堡手工掛面,使老霍家手工空心掛面代代相傳,2008年6月,吳堡縣老霍家手工掛面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吳堡縣手工掛面第一次通過合作社的形式,把多少年來傳統的零星作坊變為合作社集體經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第一次由合作社生產的手工掛面走進市場,就迎來國內外市場的青睞、看好。
特別是近年來在各級政府關懷指導下,老霍家手工掛面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現已發展社員100戶,帶動周邊村專業戶2000戶。2012年投資200萬元建成了手工掛面標準化生產基地一處,建成辦公室20間,晾曬場地2500平方米,生產車間800平米,不僅提高了合作社自身加工能力,還為社員加工,包裝、技術培訓提供了方便,并解決了周邊村200余人剩余勞動力就業,2012年加工手工掛面1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412萬元。2013年1月2日為張家山鎮手工掛面加工戶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空心手工掛面節。
合作社一直以“老霍家手工掛面”品牌為旗幟,開展差異化品牌營銷,充分展示品牌形象,實施系統化的品牌戰略,穩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利用媒體傳播,拉動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并形成專業的廣告投放研究、分析和監測能力;積極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維護合作社與產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老霍家手工掛面”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市場認可度、客戶忠誠度得以全面提升;在營銷網絡的建設過程中,合作社將輔以有計劃、有節奏的廣告投入,強化品牌宣傳力度,繼續鞏固“老霍家手工掛面”行業品牌的地位,取得了品牌效應。
吳堡縣張家山手工空心掛面2014年4月25日在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播放后,手工掛面熱銷不斷,張家山鎮手工掛面專業戶由年初的60戶發展為如今的313戶,加工戶已遍布全鎮21個行政村,在2015年這里被定為農民春晚拍攝基地。合作社充分利用這次歷史難得的機遇不僅在宣傳上借勢推廣,更在質量、產品包裝等技術方面從嚴要求,2015年率先取得了QS認證,“老霍家手工掛面”在幾次的農博會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稱贊,被消費者認定為信得過的產品。2010年吳堡縣手工掛面入選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合作社社員霍根成成為手工掛面的傳承人;2012年5月榆林市文化局為老霍家手工掛面合作社成員霍根成頒發了榆林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證書。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