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三門峽市 陜州地坑院景區 榮登人民大會堂頒獎臺

    2017-12-29 10:57:3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肖    偉     本刊記者 柴占陽

        新時代里喜事多,陜州在京奏凱歌。年末歲尾的12月28日,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彩燈絢麗綻放,洋溢著濃厚而熱烈的氛圍。    

        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等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隆重舉行中國 “2017年民生示范工程" 頒獎儀式。陜州地坑院獲此殊榮。

        會上,本刊記者看到,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宣布大會開幕,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民生公益理事會執行主席束昱輝分別進行了致辭。

        陜州地坑院作為河南省豫西地區居住文化的符號,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實的文化內涵,而且衍生了獨特的民間文化。陜州地坑院景區是三門峽市委、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陜州區委、區人民政府立足獨特資源優勢,傾力打造的一個龍頭旅游項目,該項目對區域旅游發展、脫貧攻堅、轉型發展都具有典型的示范引導、帶動作用。

        

        來京參加這次會議的三門峽市陜州區的同志向本刊記者介紹,陜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資料考證,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陜塬先民們已經掘地為穴而居,《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著名建筑學家魯道夫斯基就是根據這幅照片,在《沒有建筑師的建筑》一書中最早向世界介紹了地坑院,書中刊載了4幅航拍的陜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可以簡單通俗地概括為“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營造技藝既與傳統的陰陽八卦方位密切結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關,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這樣的村莊現存200多個,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現存時間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這種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據悉,此前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地坑院已獲得國家4A級旅游景區,此次再獲殊榮,可謂雙喜臨門。隨著第二屆陜州地坑院主題文化燈會的舉辦,必將使陜州地坑院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使地坑院向著河南省龍頭、全國一流的旅游景區邁進!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三門峽市 河南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