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連翹花正開 昔日荒山變“金山”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
萬畝連翹花正開 昔日荒山變“金山”
肖偉 本刊記者 柴占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時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如何讓“金山銀山”助力“老鄉”脫貧攻堅奔小康?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宮前鄉開發萬畝連翹帶動脫貧攻堅的典型做法就是最響亮的回答,是基層踐行總書記要求的最好詮釋。

陽春三月,陜州區宮前、張汴、店子等鄉鎮的萬畝連翹競相開放,億萬枝花朵匯集成金色的海洋,吸引著八方游客,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使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金山銀山”。
本刊記者了解到,宮前鄉位于三門峽市陜州區東南部深山區,全鄉總人口4080戶14680人,全鄉國土面積222平方公里。其中,荒山荒坡林地面積28萬畝,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貧困戶1039戶2966人,貧困發生率達19%,脫貧任務艱巨。

宮前鄉盛產野生連翹,總面積達5萬畝,該鄉立足山區資源優勢,變廢為寶,在該鄉池蘆村成立了響坪山連翹專業合作社,建設原生態連翹保護基地,堅持“統一管理、統一修枝管護、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保護價收購”,不但實現了集體資源集體管理,增加了村組集體經濟收入,還吸納508戶貧困戶1615人參與連翹種植、采收,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宮前鄉在進出采摘區域的主要路口設卡,對外來上山采摘連翹花、連翹葉和連翹果實的人員進行登記,要求進行統一采摘,并聯系客商進行統一收購。合作社還利用連翹花蜜源,在周邊村莊發展中蜂養殖,開發連翹花蜂蜜,加工連翹花茶、連翹葉茶,幫助農戶代銷蜂蜜、核桃等土特產,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形成了一批新的產業。

“我這家庭貧困,兩個孩子上學。我們這遍山都是連翹樹,我兩口以上山摘連翹為主,一個人能賣三四千塊錢。”家住三門峽市陜州區宮前鄉池蘆村貧困戶賈煥梅告訴本刊記者說。
同時,該鄉以神龍峽景區為依托,發展農業采摘、生態觀光、農家樂、休閑垂釣等生態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旅游,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宮前鄉域內野生連翹資源豐富,我們以黨建為統領,采取支部+農戶+合作社+基地”模式,統一管理,合作運營,去年以來,共帶動貧困戶508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產值達240萬元。”陜州區宮前鄉黨委書記劉茂民滿懷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