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將是食品安全專業人員的重要任務 展望2019年十大方向
對話嚴志農博士 | 科普教育將是食品安全專業人員的重要任務 展望2019年十大方向
1月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這也是學會連續八年聚集科技界共識,邀請專家就每年的食品安全熱點進行權威解讀,對公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以科學的建議肅清食品安全謠言?;顒雍?,我們采訪了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嚴志農博士,請他就2018年食品安全態勢和2019年的發展方向做了進一步分享。
這背后有著不為大眾所了解的科學知識,因此科普教育今后將會是食品安全專業人員重要的工作任務。
2018年是我國食品安全真正發展的第十個年頭,食品安全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8年的輿情分析來看,2018年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很少,更多的內容也正在從非法添加到營養健康過渡,也有很多是傳統產業中的新問題、新炒作和新思考,引起了公眾的焦慮和恐慌,對食品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在2018年,食品安全領域里還有一些其它的重要事項值得我們關注,其中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調整,大家在期待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放管服”的新型監管模式所帶來的變化;食品安全法的調整和實施條例的意見反饋,電商食品安全法規的討論,以及醞釀之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修訂也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重視;就技術發展而言,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在食品安全的追溯和監管體系中的應用也很具有熱點。
在國際上,南非發生的意大利式博洛尼亞香腸的單增李斯特菌的爆發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三月份共造成了上千人生病,其中有200人死亡。事件的原因還在調查,初步認定為是產品熱力殺菌之后的冷卻水中污染了單增李斯特菌所致。
在北美,從2017年11月份到2018年1月10號,加拿大6個省和美國15個州有67人因為食用大腸桿菌O157:H7污染的羅馬長葉生菜而生病,其中1人死亡, 造成生病的致病菌在遺傳上是相同的, 具體原因尚未確定;在2018年3月份到6月份又造成了美國36個州210人食用亞利桑那州生產的羅馬生菜而生病,其中96人住院,27人發展成溶血性尿毒癥,5人死亡; 2018年10月到11月,美國59人因食用了加州生產的羅馬生菜生病,23人住院,2人發生尿毒癥最新報道顯示這后兩起事件的原因是灌溉用水的污染造成的。
熟肉制品和生鮮果蔬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的污染主要發生在生產過程當中,這對我們也起到了一個警示作用,食用生鮮食品作為一種健康的時尚,一定要重視過程控制,嚴格執行良好的農業操作規范。
在國際合作方面,由于中美貿易摩擦,歐美和澳新抓住機遇積極跟中國在食品安全領域展開研究,從標準的對標、產品追溯和真實性,以及新技術的應用上探討長期有效的合作。
縱觀2018年食品安全形勢,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我認為以下十個方面將會是2019年食品安全的主要發展動向:
1. 對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新變化會得到持續關注和跟進;
2. 相關食品安全法規的交流、研討和建議會更加積極和有效;
3. 食品安全和營養及健康的科普宣傳將會越來越加強;
4. 黑科技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會有進一步的探索和落地;
5.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將會進一步推行,但建立大而全的政府體系的可行性越來越受到質疑;
6. 食品行業的聯合、聯盟性的協作會越來越多;
7. 全產業鏈的融合和協作的需求會更顯著;
8. 第三方社會力量的作用會更加明朗;
9. 職業索賠人的作用和影響會越來越受到限制;
10. 國際合作的需求逐步增強。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