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質期管理】食品的保質期究竟怎么計算出來的?!
產品的保質期是指產品的最佳食用期。產品的保質期由生產者提供,標注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準或明示擔保的質量條件負責,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這些產品,消費者可以安全使用。
保質期在包裝袋上的描述,主要有兩種:
此日期前食用(Useby):超過保質期變壞的幾率很大,最好不要食用,例如鮮牛奶、三明治等。
此日期前最佳(Bestbefore):超過保質期就不新鮮了,但未必會變壞,例如面粉、薯片、可樂等。
注意:保質期不是識別食物等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環境等變化導致變質。所以食物等盡量在保質期未到期就及時食用。開袋的食物,保質期將會縮短。
保質期怎么計算?
【保質期】嚴格以上講有兩種:技術保質期和市場保質期。
技術保質期參考企業的生產標準(即根據試驗結果來確定)
首先,在產品研發階段,將終產品在3種條件下放置——常溫(20度、避光)、光照和加速(溫度70度,濕度60%)。其中,常溫是完全模擬實際儲存情況;光照是看光的影響;加速實驗,是以1周代替實際1個月。
其次,分別取時間進度的25%、50%、75%、100%和110%的實驗樣品,進行感官評定、理化和微生物檢測。例如,保質期6個月,那么常溫條件下,1.5、3、4.5、6、6.5個月的時候,取樣評定;加速條件下,1.5、3、4.5、6、6.5月的時候,取樣評定。
最后,根據客戶對產品感官要求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感官評定方法(消費者喜好測試、二三點法,等),測試結果合格即認為是通過(一般是風味、顏色、質地等)。
市場保質期參考國家的相關標準
根據產品在市場上的鋪貨、物流等情況,考慮同系列產品的保質期和消費者認知方面,確定一個保質期。但是考慮到產品在市場上流通較慢,超市對上架產品的保質期要求,以及消費者看到保質期不長的食品,可能會猶豫購買等等因素,市場保質期可能會比較長,但不得長于國家的相關標準。
買到過期的食品怎么辦?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在超市買到過期的食品,一般都會退換貨的。即使您是臨近保質期(7天內),買的便宜貨,依然有權去退貨,否則超市會被罰款的。
因此,超市也存在保質期的管理。超市里的理貨員,很重要的一個責任就是檢查保質期。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