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嚴監管 確保校園飲食安
走進創建食品安全省建設之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安辦
食品安全嚴監管 確保校園飲食安
衛躍川 本刊記者 柴占陽
3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安辦召開全省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學校和幼兒園(以下統稱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馬林青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校園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馬林青指出,要提升站位,切實扛起食品安全監管的政治責任。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與安全聯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承擔起 “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 的政治責任。
一一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
一一堅持謀發展必須謀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保民生必須保安全;
一一堅持綜合運用考核、獎勵、懲戒等措施,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
馬林青同時要求,要認清形勢,正視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隱患和問題。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是工作存在盲區,食品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
二是部門聯系松散,聯合監管存在真空。
三是監管手段有限,執法人員水平不高。
四是違法成本低廉,部門監控打擊不力。
五是從業人員混亂,法律和誠信意識缺失。
六是宣傳教育不夠,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食品安全是一項必須抓緊抓好的重要政治任務,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問題的嚴重、形勢的嚴峻,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底線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從現在做起,從當前改起,從源頭抓起,深入排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堵住監管漏洞,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去解決,一件任務接一件任務去落實,以實際行動保護校園“舌尖上的安全”。
馬林青強調,要站在講黨性、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堅決把食品安全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是強化政府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各地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的領導、組織、協調作用,牽頭開展行之有效的監管工作。進一步明確職能部門監管責任,積極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的協調機制,把食品安全監管納入各級政府、各監管職能部門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范圍,確保監管到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做到心中有數。要加快《河南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工作,健全應急處置機制,督查考核通報機制。要堅決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對監管不嚴、失職瀆職、不負責、不作為等行為,真督真查、徹查嚴查。要發揮食安辦的牽頭作用,掌握事件處置工作的主動權。強化互通、快速、應急的意識,形成反應快速、行動迅速的機制。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安全責任意識。各地要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利用微信、電視、報刊、傳單、標語、大型展覽,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食品安全知識,逐步提升公眾的安全消費意識、維權意識,增強防范能力。要對食品生產加工、經營、餐飲業業主開展食品安全培訓和教育,進一步提升食品生產經營業主的自覺性和自律性。要加強學校教師、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引導力度,提高學生辨別食品好壞、優劣的能力,提升防范食品風險的意識。
三是突出重點環節,加大監管打擊力度。突出問題導向,加強風險管控,盯緊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養老機構食堂、家宴城等人民群眾關注度高、輿論燃點低的群體性聚餐場所等重點領域,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著力查系統性風險、普遍性隱患,防止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圍繞學校及周邊、農村、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餐飲業等關鍵環節和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重點品種實行專項治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排查中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要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特別是要加大對“三小”(小飲食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攤點)的整治力度,通過關門取締一批、停業整頓一批、輿論曝光一批的舉措,切實提高“三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狀況。加強行業自律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評價、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強全社會的食品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環境。
四是構建信息平臺,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各地政府要增加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編制和財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監管網絡,提高整體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能力。不斷引進食品檢驗檢測先進設備,改善檢測條件,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重視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建設,加強溝通協作,做到各部門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動態管理,切實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筑好食品安全監管的“防護墻”。
五是健全社會監督,營造支持參與氛圍。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監督網、12315舉報網等作用,廣泛建立消費維權監督點,設立食品安全監督協管員,向群眾宣傳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及時傳達上級和食品安全監管各職能部門相關文件精神,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對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收集掌握本區域內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并定期向職能部門反饋。讓食品安全監督網絡真正成為全省食品安全的“前哨”,成為食品監管部門在基層一線的力量補充。同時,強化食品安全的社會監督,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人人重視食品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監督”的良好氛圍,延伸食品安全監管鏈條。
六是科學謹慎定性,提高事件處置能力。要對突發事件謹慎定性,仔細甄別食源性和非食源性因素,避免因誤報、錯報導致后續工作處置不當,甚至造成其他更大危害。要按照緊急事件 “快報事實、慎報原因” 的原則,針對集中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的事件,第一時間組織衛生、流行病學等專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科學研判,及時、準確查清事故性質和原因,依法依規及時穩妥處置。
本刊記者在現場看到,會議還傳達了河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黃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金平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有關批示。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安辦、省教育廳有關領導,省市場監管局分管領導及有關處室負責人在省局主會場參加會議。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分管領導,教育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在各分會場參加會議。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