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科技種紅薯 趟出產業致富路
三門峽市陜州區駐村干部陳庭鶴
運用科技種紅薯 趟出產業致富路
肖 偉 本刊記者 柴占陽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西李村鄉古店村,駐村隊員陳庭鶴來到地頭,眼前紅薯苗長勢正旺,村民們正在田地里忙碌著。
陳庭鶴對地里忙著干活的群眾說:“天旱了,大家要及時給新栽的紅薯苗和花椒樹澆水,要做好農作物保墑。”
干活的群眾抬頭看了看陳庭鶴用滿是汗水臉微笑著算是作了回答。
本刊記者了解到,陳庭鶴是三門峽市陜州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的一名副局長,2018年8月由組織派到轄區的西李村鄉古店村任駐村隊員。
駐村后,他積極發展當地產業項目,帶領村干部到陜西鳳縣花椒試驗示范基地學習考察。經過考察選中鳳椒作為古店村的主導發展產業。并于去年11月,該村從鳳縣購買大紅袍花椒3萬株,并順利實現了鳳椒和紅薯苗套種,讓當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條持續增收的產業致富之路。
“陳局長剛到村里,了解群眾發展產業的意愿后,積極和西北農林大學對接,發動群眾種植鳳椒。特別是他推出的花椒和紅薯苗套種技術,群眾普遍認為這一舉措非常好。” 西李村鄉古店村村支書張向偉向記者介紹道。
陳庭鶴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花椒和紅薯苗套種的新技術?;ń泛图t薯都是耐旱性作物,套種后彌補了花椒生長周期長的缺陷,在花椒生長期間,村民每年仍有種植紅薯的經濟收入?;ń访玳L成大后,村民便不再套種紅薯,只對花椒樹進行管理,每年每畝地便可收入5000元左右,讓群眾收入得到穩步提高。
“村民以前種植積極性不高,他們到鳳縣考察時看到當地群眾種植鳳椒賺了錢,回來后干活勁頭更足了。”同是駐村隊員陳衛東站在地頭說道。
本刊記者還得知,去年三門峽市陜州區西李村鄉古店村里打出了400米深的水井,建起了供水塔,將水管接通到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無論是村民生活用水還是灌溉用水,都方便了很多。
“以前我們要到十幾里外的澠池縣境內去拉水澆地,現在村里建成水塔后,再也不用擔心用水了。” 西李村鄉古店村村民李年軍手持水管,看著清澈的水流汩汩注入農田,心里樂開了花。
“村里有了支柱產業,村民干勁更大,我們局里籌措8萬資金,用于村容村貌治理和廁所革命,村 ‘三委’ 干部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陳庭鶴對西李鄉古店村脫貧攻堅工作充滿自豪,更充滿希望!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