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就民生安全“防護網” 轄區群眾食安有保障
河南省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織就民生安全“防護網” 轄區群眾食安有保障
楊 鑫 本刊記者 柴占陽
8 月17日河南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陳潤兒視察在鄭州市即將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安全保障工作時稱贊,“鄭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 ‘6S’ 管理是個創新,很有效”。
這是怎樣的 “6S”管理模式能讓省長如此肯定和稱贊呢? 帶著這份關切和好奇,終于在8月26~27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的全省食品生產經營規范化管理現場會上找到了答案。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馬林青在這個會議上指出 : “我們這次會議全面總結推廣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6S管理體系為主要內容的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做法,就是要樹立產管并重理念,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水平的重大舉措。”
現在來聽一聽,看一看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建霞在這個會議上所作的經驗介紹。
一、堅持問題導向,在突破監管瓶頸上“出新招”
鄭州由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已經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食品生產流通大市。食品安全監管基數大,生產企業1610家、餐飲服務單位5.5萬家、流通單位8.3萬家;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大,隨著“國民糧倉” 向 “國民廚房”的轉變升級,加上“買全球、賣全球” 的食品產業定位,給監管工作帶來無形的政治壓力;食品安全監管底子薄,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落實還不到位,加工經營環境 “臟、亂、差” 等反彈反復現象突出,傳統的監管方法已經不適應現實的需要。2017年以來,鄭州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堅強領導下,以民為本、主動作為,對標習總書記“四個最嚴” 要求,對標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對標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期盼,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站位,理清了一條“抓源頭、控風險,促規范、補短板,創經驗、出亮點,爭一流、做示范”的工作思路,自我加壓,勇于擔當,正視問題,對“癥”下“藥”,打出了食品安全監管的“組合拳”,織就了民生安全保障的“防護網”,在監管思路上創出了“鄭州模式”。
截至目前,鄭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最優成績通過國務院食安辦中期評估,8個縣(市)、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安辦命名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單位”,全市食品綜合抽檢合格率超過98%,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76.62%。
二、堅持創新導向,在豐富監管手段上“謀實招”
我們以抓源頭管控為重點、“互聯網+”為載體、大數據為支撐、二維碼為紐帶,建成了食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全覆蓋、全參與,從農田到餐桌全流程、全鏈條的信息追溯體系,創造了智慧監管的“鄭州模式”。
食品生產領域。一是對大中型企業全面推行“互聯網+透明車間” 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審計”;二是對小作坊開展規范化建設,在河南省“三小”管理條例出臺之前,就率先以企業標準出臺8項食品小作坊技術規范,運用二維碼“一票通”等信息技術手段,按照標準化工藝流程進行整頓和升級改造。目前全市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均已實現電子追溯管理。
食品流通領域。引導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遵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規研發“溯本通”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通過商戶二維碼、商品二維碼、交易二維碼向管理者和消費者公示信息,一掃便可知商家經營資質、檢驗檢測報告、產地證明和購貨憑證等重要信息,協助商家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等主體責任,同時實現了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來可溯”“去可追”。目前,全市各類食品、水產品、食用農產品的批發市場全面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大型商超、農貿市場以及小流通門店所售商品正逐步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一品一碼”全覆蓋。
餐飲消費領域。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推動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納入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全市4273家大中型以上餐飲單位達到“透明廚房”標準;916家各類性質的大、中、小學食堂和1200家幼兒園全部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 建設;并且進一步把“溯本通” 追溯體系延伸到餐桌,實現“一菜一碼”,聯通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最后一座橋”。
三、堅持長效導向,在構建監管機制上“亮硬招”
食品安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民心工程,必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措施,才能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為了鞏固前期工作成果和全力保障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積極擔當、勇于創新,大膽引入國際化
管理標準,注入食品安全核心內容,創新推行“6S”管理模式,探索出了適合鄭州食品安全監管的標準體系,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用國際化的管理標準來管理鄭州的食品安全,創造了長效監管的“鄭州模式”。標準決定質量,標準決定成效。對照 “6S”標準,我們著重掀起了“三大革命”。
一是在食品生產領域開展“車間革命”。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開展HACCP、ISO22000認證,指導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全面推行“6S”管理,通過車間現場整理,清除污染源,消除不安全因素;通過整頓,對生產流程進行梳理再造,科學布局,避免交叉污染;通過清掃,保持現場及加工設備干凈衛生,徹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通過清潔,培養食品從業人員良好衛生習慣;通過長期保持,從而實現員工素養養成的長效機制,確保食品生產安全。
二是在食品流通領域開展“
貨架革命”。依照色標管理法,
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等級實施紅、黃、綠標識提醒,嚴格控制食品分類分區、貯存擺放、入庫出庫,確保食品流通安全。
三是在餐飲領域開展“廚房革命廚房革命”。組織餐飲單位開展“搬家式”大掃除,對后廚硬件設施提升改造,對現場物料去蕪存菁,按加工程序定性、定量、定位擺放、色標管控,建成了透明廚房,清除了風險隱患,擦亮了餐具底色,確保飲食安全。
通過“6S”管理,我們達到了“六化三滿意”。“六化”,即:物品分類擺放——有序化、現場干凈整潔——明亮化、流程科學合理——簡潔化、環境賞心悅目——優美化、良好行為養成——習慣化、食品安全保障——常態化。
“三滿意”,即:黨委和政府滿意(8月17日陳潤兒省長在視察民族運動會安全保障工作時稱贊,“鄭州市場監管局的6S管理是個創新,很有效”);企業和商戶滿意(既改變了經營現場環境,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又增加了營銷收入);消費者滿意(通過現場視覺感受和體驗“一品一碼”“一菜一碼”,讓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實踐證明,“6S”非常適合食品生產經營規范化管理,行之有效,著手成春,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
鄭州市在探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上僅僅是邁出了“一小步”。今后,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嚴格按照習總書記“四個最嚴”的標準要求,進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鄭州市場監管人應有的貢獻!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