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村與他的南茶北引碧雪春茶
朱炳璋 本刊記者 朱有剛
李傳村,1953年12月生于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海青鎮?,F任青島益元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西海岸新區綠茶開發研究會會長。曾榮獲山東省十佳農民致富能手、山東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鄉村之星、青島市茶業名人、青島市優秀鄉鎮半脫產農業技術員、青島市鄉村之星、膠南市勞動模范、膠南市撤縣設市二十周年突出貢獻人物提名獎和黃島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青綠茶種植加工技藝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據有關史料記載,“南茶北引”和“南水北調”一樣,源自毛澤東主席的大思維.1954年,在譚啟龍同志從浙江來山東工作之前,毛澤東和他在杭州的一次談話時說過:山東人口多,又愛喝茶,你到山東去工作,應該把南方的茶引到山東去.譚啟龍到山東工作不久,就根據山東的實際情況,與省委、省政府領導達成共識:山東的茶葉供應不能光依靠國家,要想辦法自力更生,于是就形成了“南茶北引”的最初想法.1956年,譚啟龍決定在山東試種茶葉.當時,山東“南茶北引”范圍最初確定在濰坊、青島、臨沂、日照等地,“南茶北引” 自此開始。

南茶北引進山東
李傳村:山東素有濃厚的飲茶習俗,是茶葉消費大省, 20世 紀50年代即使國家每年從南方調撥4萬多擔茶葉,遠不能滿足消費 需求.茶葉是國家統配物資,是出口換匯的重要商品,增加調撥數量 十分困難,山東自產茶葉非常迫切.譚啟龍的到來,為山東從南方引 種茶帶來了機遇,他因此也被人們譽為“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李傳村:山東素有濃厚的飲茶習俗,是茶葉消費大省, 20世 紀50年代即使國家每年從南方調撥4萬多擔茶葉,遠不能滿足消費 需求.茶葉是國家統配物資,是出口換匯的重要商品,增加調撥數量 十分困難,山東自產茶葉非常迫切.譚啟龍的到來,為山東從南方引 種茶帶來了機遇,他因此也被人們譽為“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據了解,“南茶北引”構思提出后,得到青島市建設局園林管理 處的響應.1957年秋,青島園林管理處從安徽黃山引進5000株茶苗 在青島中山公園進行栽植,但因為種植時機不當和茶苗在運輸途中被損傷 等原因,引種的茶苗沒有成活.翌年春,青島園林管理處再次進行試驗,從杭州引進茶種在中山公園和嶗山太清宮西直播試種.獲得初步成功.這應該是青島最早培育出的茶苗.此舉為“南茶北引”積累了寶貴經驗. 1959年9月,譚啟龍到青島時,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多次和青島市委及有關部門同志研究“南茶北引”問題.經多次調研、座談, 他提出了在中山公園種植茶葉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建議在嶗山種植茶葉.他還親自寫信給浙江和無錫的同志請求支持,要求青島市委主要領導張敬燾負責組織落實.在他的幫助指導下,青島與浙江等地建立起“南茶北引”的協作關系.同年冬,嶗山林場在嶗山太清宮小廣場前引種了5萬多株茶苗,經精心管理培育獲得成功之后,又在王哥莊、姜家村、曉望村等地引種.1964年,從引種5年以上的茶樹上采到第一批茶籽,翌年播種后出苗完全正常,這標志著嶗山具備了大量種植茶葉的條件. 在譚啟龍同志再次倡導下,山東省人民政府和省直林業、農業等部門重新啟動實施“南茶北引”工程.1965年,膠南縣開始實施“南茶 北引”工程.當時,山東省糖業煙酒公司派人來膠南協商茶葉試種工作,縣委領導同志欣然接受這一任務.縣糖業煙酒公司讓冷衡南具體負責.剛開始的時候,冷衡南與省煙酒公司的老張同志一起到鐵山公社張倉村,在北山前坡選擇了3畝地,又到當時的海崖公社高峪大珠山里選了兩畝多地,這兩處地方背風向陽,土質微酸,基本符合茶葉生長.當年冬天,就在張倉確定了茶行,深挖了播種溝,做好了來年播種的準備工作.1966年春天,省糖業煙酒公司在青島召開種茶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工作組根據茶樹喜濕、喜溫、厭鹼的特點,認真分析了膠南的地理條件,認為膠南縣處于沿海地區,空氣濕潤,土質微酸,年降水量比較多,縣內山脈、丘陵較多,以山擋風,基本可以滿足茶樹的生長條件,試種成功希望很大.這一年工作組在高峪取得了催芽、下種和下種后培土墩等育苗實驗成果,在張倉取得架擋風帳、茶行培草等保護茶樹越冬的經驗.這些成功的經驗一直沿用下來.第一年試種盡管苗不太全,但總的來看,試種工作還是成功的.隨后,高峪、張 倉、夾溝等村決定繼續試種.1967年至1968年間,工作組根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同志的提議,打破常規,進行秋剪試驗,也取得了成功.1970年,省煙酒公司總結了過去5年試種工作的經驗教訓,確定以山東沿海地區為重點發展茶樹種植,尤其是種植效果較好的膠南、 日照、莒南三縣為主.同時要求采用茶園式管理方法,特別強調冬季 架設擋風帳保護茶樹安全越冬.但架設擋風帳有一個最大問題是生產成本比較高,不便于大面積推廣,因此采取其他什么方法保護茶樹安全越冬是當時的難題.1970年秋天,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翁忠良、吳洵二人再次來到膠南,冷衡南和他們談起防風問題.吳洵提議搞窄幅梯田,冷衡南聽后豁然開朗,后來經過研究,最后決定選擇山半坡或者較陡的坡,開窄幅梯田,只種一行茶,利用地阡代替擋風帳.這種方法經過試驗獲得了成功,基本上解決了茶樹的安全越冬問題.如此以來,干部群眾的疑慮打消了,種植積極性越來越高.當時,縣委書記于成鳳和縣委縣政府其他領導同志對“南茶北引”工作都很重視,為推動茶葉生產的發展,縣里每年召開兩次茶葉工作會議,專題研究茶葉生產,并在人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到1972年底,膠南縣已有16個公社70多個村種茶,茶園面積達到了1400畝. 具體說到海青種茶,應該是在1966年冬開始發動, 1967年春開始試種.當時海青公社黨委領導同志主動要求引進茶葉.冷衡南來 海青到幾個村看了看,最終在我們后河西村選了25畝地,在后河東村選了7畝地,在董家洼選了10畝地,開始了茶葉試種,工作組就進駐在我后河西村.1967年,在海青試種的42畝茶樹苗全苗旺,其他各隊的茶樹也長勢良好.可是,到了冬天,各隊茶樹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凍死現象,我們村和瑪琥窩損失比較大.后來工作組分析,茶園選址不當,串溝風和回旋風造成氣溫低,是茶樹凍死的主要原因.所以,隨后就將種植地點選在了能夠避風抗旱的山坡上,又采取了入冬前施肥灌水,架擋風帳等措施,這些方法挺好,茶苗基本都活了下來.如此一來,后河西村的茶樹種植便獲得了成功.我記得到了1968年, 后河西、后河東、董家洼等村又擴種60多畝茶樹,這樣海青的茶園就連成一片了,面積達到100多畝.

創業路上顯身手
李傳村:我1983年從后河西村辭職后,回到村里開過小賣部,賣過汗衫和涼鞋,開過糖廠、鋼球廠、針織廠,織過襪子和手套,這些項目一個也沒有成功.1998年我已經45歲了,我自己知道從零開始干事 創業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付出的代價一定很大.所以,當時承包了茶廠以后,我感到壓力很大,從哪里入手開展工作? 誰負責茶葉的制作技術? 市場怎么開拓? 帶著這些問題和壓力,我在翠龍山的茶園待了整整一個上午,對自己說這是最后一次創業,必須干好,要給后代、親 屬和老少爺們一個交代. 在經營茶廠時最先需要我解決的就是人員問題.因為以前干事業不成功的緣故,找誰來干,誰都是帶著疑問的態度,不愿意干.但我知道,企業不景氣,招工難是肯定的.于是我就硬著頭皮承諾,無論如何工資照發不誤,先發前兩個月的工資再干活,這樣就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陸陸續續招來幾個人,我又把我哥哥和弟弟也招來做幫手,聘請了茶葉專家,就這樣把人員組織起來,第一個難題算是解決了.接著資金又成了問題,沒有錢什么都干不成,我求親告友,找同學、同事, 好不容易籌集了2萬塊錢,又到信用社貸款1萬,暫時緩解了資金難題. 要說創業之初的困難,除了人員、資金的問題,最大的難題就是開拓市場.那時茶廠的設備陳舊、老化,土法上馬,用竹篩子烘茶葉,當時我看到師傅們制作出合格茶葉時,心里非常高興.但是, 1998年5月7日,我帶著茶葉第一次到膠南推銷時,就遇到了我不可想象的情形,可以說給了我當頭一棒.當時在瑯琊臺路上有三家經銷茶葉的店鋪,我進去后,先是自我介紹,然后邊介紹茶葉邊讓他們品嘗,可是我說了一大通,年老的人還說句話,年輕人根本就不搭理,只是拿著產品看,最后就是拒絕,都表達了一個意思,懷疑產品是假的.我記得其中有個女老板說:“我們沒聽說過河西茶廠,只知道有個蔡西茶廠”.我走出店面,一邊想起他們拒絕的表情,一邊在想,河西茶廠很有名的, 怎么會不知道呢.我不甘心又去了人民路上的一個大商場詢問,得到的答案卻是只知道海青有個茶葉研究所,不知道有個河西茶廠.當時聽他們這么說, 心里非常難過.可市場就是這么無情,晚上回到家,家屬問我怎么樣, 我硬著頭皮說很好,可愁的整整一夜沒睡覺,一個產品開拓市場實在太難了.第二天,我召開了廠部負責人會議,他們都表示廠里的事情 不用我擔心,專心跑市場就行,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闖. 有了第一次碰壁的經歷,我就考慮,既然大家說不了解河西茶廠, 那我就得讓他們知道河西茶廠的歷史和產品.于是,我先去拜訪了原來的村支部書記陸守光,陸書記曾經出席過1972年國家農業部在湖南省桃源縣召開的全國茶葉工作會議,而且他在會上還代表膠南介紹了“南茶北引”的經驗,可以說對河西茶廠的歷史非常了解.通過陸書記我了解到,河西茶廠是1968年建立的,當時茶廠是由5個村聯合, 也是山東省第一個茶廠.具體情況我又找了當時的陳光明廠長請教, 這些老茶人,一聽說茶葉的事情就很高興,非常支持,還拿出當時種茶 的一首詩讓我看,“當年種茶后河西,省地縣社君為主,抵足交杯田園樂,更笑虎跑紹興處.”一看到這首詩,我就豁然開朗了,這就是河西茶廠的歷史依據啊,這必將成為河西茶打開市場的“敲門磚”.當時我就問能不能把這首詩用在包裝上,陳廠長告訴我,能不能用要經過作者冷衡南教授的同意.3天后,我和陳廠長就帶著剛剛炒好的茶葉到青島拜訪了冷教授,冷教授特別高興,立馬同意他的詩可以用在包裝上, 而且還親筆寫下了“南茶北引結碩果,碧雪茶質北勝南”.有了這些, 我闖市場的信心就更足了. 我回來以后自編了一本小冊子,當時沒錢復印,就采用土辦法,到小學去借油印機自己印刷,第一次印了1000本.凡是能進去的地方, 茶店、商場等地方都送進去了,這招還真見效,許多經銷商見到了小冊子,開始打電話聯系我,市場慢慢地開始認識、接受河西茶,銷路一步 步打開.1998年計劃炒1500斤干茶,沒想到到了年底,竟然賣了 3000多斤. 不過,當時出去賣茶葉也很辛苦,因為那時候交通不方便,車就通到村中央,不到茶廠,我就借了我三爺爺的一個大平板車,自己拉著, 把茶葉從茶廠運到村中央,等車來拉,家屬再把空著的平板車拉回家。到了膠南以后,我騎著租來的自行車挨著把茶葉送到茶葉店,平常租 自行車是五毛錢一小時,后來熟悉了,我租一天就2元錢.那時候經 常是早晚不見太陽,早上四五點,太陽還沒出來就走了,晚上回來的晚,太陽都下山了.有時候回來的太晚了,車到海青鎮上后就沒有車回村里了,大冬天頂著寒風往家走,那滋味真不好受,確實困難.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難題就是回款難.那時候一般是找商場或者茶葉店代賣,賣了以后才付款,而前期的投資都是我自己承擔,這個壓力是很大的.我記得有一年臘月二十七,我去膠南收款,晚上住在賓館里,身上只剩下兩毛七分錢,偌大的賓館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服務員還跟我開玩笑“今天就你一個人來住宿,要是明天再來,我們就放假關門了”.當時想著收回些錢,可以給工人付工資,給小孩子買點衣服,可到最后錢還是沒收回來,回家四處借錢才應付過去.

制茶路上領路人
李傳村:經過1998年的努力,河西茶廠在膠南已經小有名氣,得到了人們的認可.1999年5月,我把茶農、茶葉經銷商統一組織起來,成立了膠南市綠茶開發研究會.當時我想的很簡單,就是想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為一家人,一心干事,共同開拓市場,把茶廠做大做強. 研究會成立以后,我們按照季節的不同,經常組織茶農學習研究茶園管理技術,和茶農探討如何科學施肥、除蟲、改良品種,也幫助茶農引進新品種,改造老茶園.尤其是有些村的老百姓想種茶,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種,我知道后就趕緊為他們聯系新品種,同時讓茶廠的技術人員為他們作輔導,提供技術.另外,我們也要調動經銷商這部分人積極性,把他們納入研究會,經常組織他們開座談會,研究如何開拓市 場.這樣,經銷商盡管不在茶廠里發工資,但他們也把自己當成茶廠的一員,積極開展工作,維護茶廠的聲譽.我們這個研究會分成了6個服務組,分別是茶園管理服務組、生產資料供應組、茶葉收購組、茶葉加工組、茶葉銷售組和茶文化建設服務組.研究會每年召開兩次大型會議,開春3月份一次,年底總結會一次.除此以外,研究會還與膠南市作家協會聯合舉辦了碧雪春文學獎評選活動,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組織了8屆文學獎評選,效果非常好.前后共有50多個縣市的1000多人次參加,大家來品茶賞景,推薦我們的茶葉,這也是我們在用文化打造百年品牌.2007年,我們又成立了碧雪春茶業專業合作 社,社員擴展到平度、蓬萊等地共計200多戶.

品牌帶動創佳績
1999年12月12日,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世紀夢»表彰大會,被評為“全國百佳模范改革新聞人物”.全國人大常委 會副委員長布赫給我頒了獎,他與我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的交流.他說會場上擺著你生產的茶葉,南方有茗茶“碧螺春”,你可考慮北方有 “碧雪春”根據布赫副委員長的提議,散會之后,我馬上申請“碧雪春”商標, 2000年5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準.2002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世紀魂”表彰大會上,我被評為“全國十佳模范改革新聞人物”,布赫副委員長說:“祝賀你雙喜臨門” ! 我在培育和提升碧雪春品牌上,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首先借勢“開會”,“節會”,善找角度和切入點.自1999年12月以來,我先后8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各項會議,作為一個農民個體企業,能把碧雪春茶推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這在全省縣市首屈一指.借著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之機,我們的“碧雪春茶”揚名全國,身價倍增.我們還組織舉辦了8屆“碧雪春”文學獎活動,積極改 進碧雪春茶包裝,利用會議、節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立體式推介,做活了碧雪春茶,提高了碧雪春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次, 2005年我參加了膠南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全民創業典型報告”的小老板報告團,我演講的題目為“汗水換來茶飄香”,我作為農民代表在全市各個鄉鎮上巡回演講,每到一處會議現場上,受到當地機關干部、農村干部以及企業、農民代表的歡迎,我的艱苦創業史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品牌的成功運作,帶動了碧雪春茶的發展,也給我們附近的農民帶來了好的收益,父老鄉親開心數錢的笑容和從心底里感謝的樸實話語使我很受鼓舞.再次,碧雪春品牌的保護挖掘、培育,離不 開媒體的塑形和傳播,正是因為有了碧雪春品牌,又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提升和擴大碧雪春品牌的影響力.從而實現以節弘文,以文促旅,以旅會友,以友銷售的目的.品牌創立以來,我們公司目標堅定不移、熱情不減.我作為企業的引領人,更要為茶企、茶鄉的美譽增金添銀,為碧雪春品牌增值添價.前幾年,青島某集團要買碧雪春這個品牌,從2千萬到4千萬三次都被我拒絕了.我們在抓好碧雪春品牌建設的同時,更注重品牌傳 承,我的父親栽茶,我也管理茶,我們的第三代也始終秉持做好茶的理念,為碧雪春茶注入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如今,碧雪春品牌,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日益遠播,香溢四方,質量是一個品牌的生命.我們公司一直秉持這樣一個經營理念:“質量是生命,誠信是根本,文化是靈魂,品牌是未來”,要想打造碧雪春品牌,質量必須過得硬.反過來講,有了品牌,有了質量,產品就可以走出去,走得更遠.我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信譽,我這 不大不小的公司靠的是茶農的支持和顧客的口碑.我在貨源上保證質量,不管是已經形成固定送貨關系的老貨主,還是剛發展的新客戶, 我都會親自把關,審核是否合格.我與茶農約法三章,以質論價,嚴格 按照茶葉標準收購.久而久之,我的這種進貨標準就成為我與茶農之間約定俗成的規則.在茶葉稱重上,我從不短斤少兩,慢慢地顧客對我們茶廠的貨品樹立起一種信心,加上我們的產品價格合理,做到了物美價廉,逐漸有了良好的聲譽.2001年,我們公司率先通過了 I SO9001: 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在當時膠南同行業中都是比較領先的.后來,我們又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又投資6萬元建起了茶葉質量檢驗室,我自己還到農業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學習茶葉檢驗技術,到中國茶葉學會參加“評茶員”學習班,提高檢驗檢 測技術.通過學習,我把質量管理體系引入綠茶紅茶和保健茶的生產經營過程.我還建立了以茶葉技術為主題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將質量目標責任層層落實,并在公司內部實行了一套“檢、互檢、專檢”的三檢 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質量監督網絡.這么多年來,國家、省、市檢驗部門對我公司的碧雪春茶進行質量檢驗都是合格產品.
1999年12月12日,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世紀夢»表彰大會,被評為“全國百佳模范改革新聞人物”.全國人大常委 會副委員長布赫給我頒了獎,他與我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的交流.他說會場上擺著你生產的茶葉,南方有茗茶“碧螺春”,你可考慮北方有 “碧雪春”根據布赫副委員長的提議,散會之后,我馬上申請“碧雪春”商標, 2000年5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準.2002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世紀魂”表彰大會上,我被評為“全國十佳模范改革新聞人物”,布赫副委員長說:“祝賀你雙喜臨門” ! 我在培育和提升碧雪春品牌上,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首先借勢“開會”,“節會”,善找角度和切入點.自1999年12月以來,我先后8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各項會議,作為一個農民個體企業,能把碧雪春茶推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這在全省縣市首屈一指.借著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之機,我們的“碧雪春茶”揚名全國,身價倍增.我們還組織舉辦了8屆“碧雪春”文學獎活動,積極改 進碧雪春茶包裝,利用會議、節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立體式推介,做活了碧雪春茶,提高了碧雪春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次, 2005年我參加了膠南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全民創業典型報告”的小老板報告團,我演講的題目為“汗水換來茶飄香”,我作為農民代表在全市各個鄉鎮上巡回演講,每到一處會議現場上,受到當地機關干部、農村干部以及企業、農民代表的歡迎,我的艱苦創業史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品牌的成功運作,帶動了碧雪春茶的發展,也給我們附近的農民帶來了好的收益,父老鄉親開心數錢的笑容和從心底里感謝的樸實話語使我很受鼓舞.再次,碧雪春品牌的保護挖掘、培育,離不 開媒體的塑形和傳播,正是因為有了碧雪春品牌,又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提升和擴大碧雪春品牌的影響力.從而實現以節弘文,以文促旅,以旅會友,以友銷售的目的.品牌創立以來,我們公司目標堅定不移、熱情不減.我作為企業的引領人,更要為茶企、茶鄉的美譽增金添銀,為碧雪春品牌增值添價.前幾年,青島某集團要買碧雪春這個品牌,從2千萬到4千萬三次都被我拒絕了.我們在抓好碧雪春品牌建設的同時,更注重品牌傳 承,我的父親栽茶,我也管理茶,我們的第三代也始終秉持做好茶的理念,為碧雪春茶注入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如今,碧雪春品牌,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日益遠播,香溢四方,質量是一個品牌的生命.我們公司一直秉持這樣一個經營理念:“質量是生命,誠信是根本,文化是靈魂,品牌是未來”,要想打造碧雪春品牌,質量必須過得硬.反過來講,有了品牌,有了質量,產品就可以走出去,走得更遠.我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信譽,我這 不大不小的公司靠的是茶農的支持和顧客的口碑.我在貨源上保證質量,不管是已經形成固定送貨關系的老貨主,還是剛發展的新客戶, 我都會親自把關,審核是否合格.我與茶農約法三章,以質論價,嚴格 按照茶葉標準收購.久而久之,我的這種進貨標準就成為我與茶農之間約定俗成的規則.在茶葉稱重上,我從不短斤少兩,慢慢地顧客對我們茶廠的貨品樹立起一種信心,加上我們的產品價格合理,做到了物美價廉,逐漸有了良好的聲譽.2001年,我們公司率先通過了 I SO9001: 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在當時膠南同行業中都是比較領先的.后來,我們又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又投資6萬元建起了茶葉質量檢驗室,我自己還到農業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學習茶葉檢驗技術,到中國茶葉學會參加“評茶員”學習班,提高檢驗檢 測技術.通過學習,我把質量管理體系引入綠茶紅茶和保健茶的生產經營過程.我還建立了以茶葉技術為主題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將質量目標責任層層落實,并在公司內部實行了一套“檢、互檢、專檢”的三檢 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質量監督網絡.這么多年來,國家、省、市檢驗部門對我公司的碧雪春茶進行質量檢驗都是合格產品.
碧雪春茶譽滿神州

經過這20年的努力,公司現在固定資產達900萬元,茶葉加工廠房5000平方米,年銷售茶葉15噸,頂峰時公司每天可以加工5000斤茶葉.1998年我承包的時候,茶廠有200畝茶園,現在公司自己的茶園就有400畝,合作社還有1000多畝,已經形成了一定茶葉種植規模.近年來,我們引進國家級優良品種5個,形成了良種、實 驗、示范、選育、推廣一體化生產,實現了“公司+基地+研發+農戶+ 銷售”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我們的茶葉生產基地(碧雪春生態園)已經被科技部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還成為了國家有機綠茶標準化示范區.公司還引進了山東省第一條自動化、潔凈化、連續化茶葉生產線, 目前這樣的自動化流水線,我們公司一共有兩條.2007年成功研制北方烏龍茶,這是一個特色產品,填補了北方烏龍茶的空白.2010年 公司研制成功紅茶產品,結束了膠南無紅茶的歷史.我們公司制定起 草的«青島紅茶生產技術規范»已經在青島監督局頒發執行,這在全市 紅茶領域也是比較領先的.目前,公司可以制作綠茶、烏龍茶和紅茶 三大類10多個品種.2016年公司設立了青島西海岸新區首個茶葉研發生產“專家工作站”,為研究開發新產品提供技術保障.公司還高薪聘請了兩名臺灣制茶專家,每年5月至10月吃住在公司,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此外,山東農業大學江麗霞教授、青島農業大學丁兆堂 教授和日照食品學院的丁立孝教授也常來公司指導,我們有問題也經常去找他們.2002年,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召開的國際經貿會議上,我帶去的“碧雪針”茶100克賣出了2000美元的高價,那可真是黃金價啊!2013年、 2015年、 2017年青島市茶葉協會組織評定“青島十大名茶”,公司生產的碧雪春牌系列“海青才子”綠茶連續三屆榜上有 名.2017年榮獲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2018 年,公司被山東省教育廳以及黃島區教體局列入“ 2018年青島西海岸 新區首批中小學幼兒園游學研究基地”.2018年7月16日中國科學 技術協會授予“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十佳科普獎”第三名.現在公司先后榮獲“中國優質產品”“全國誠信經營企業”“世界藍天杯”獎等100多項榮譽.并且碧雪春茶多次作為國家級會議用茶.可以說,經過20年的艱苦創業,公司舊貌換新顏,實現了突破發展。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