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闊步前行

    2019-10-21 16:42:24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伴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闊步前行
      
      ——建國70周年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發展巡禮
      
      類延勇  劉  雷
      
      臨沂一中,這所百年老校,坐落在臨沂這座歷經2500多年滄桑的歷史文化名城。她從1903年的“沂州中學堂”一路走來,從教育的視角在沂蒙大地上講述著中華民族的“復興故事”。
      
      作為臨沂基礎教育的“領頭羊”,她歷經116年的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波瀾壯闊的圖強歷程;作為沂蒙教育領域的“排頭兵”,她歷經70年的風雨歷程,隨著共和國的腳步不斷壯大,見證了沂蒙教育的滄桑巨變;作為臨沂教育艦隊的“領航員”,她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進行了40余年的不斷改革,一路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而今,處在教育行業“量轉質”關鍵躍升期的臨沂一中,在以李世良同志為校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創新理念,凸顯特色,文化引領,內涵發展,正向著創建“優質、高效、生態”名校的目標闊步前行,用一場深刻的蛻變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她從歷史的深處走來,見證了中華民族110多年來的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1840年鴉片戰爭后,接踵而來的甲午海戰和八國聯軍侵華,讓清政府在垂死中徹骨地感受到了科舉教育的積弊,最終于1901年9月14日,頒布興學詔書,下令全國各地書院一律改為新式學堂。臨沂一中的前身─沂州中學堂就這樣于1903年誕生在了清末新政中。臨沂一中的前輩們,在歷史的硝煙中與當時全國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學堂一道,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紀元。
      
      近代中國的戰爭頻仍,注定了沂州中學堂這簇沂蒙教育的星火,在燎原的路上坎坷重生。上世紀30年代之前,她先后改名山東省立十中學校、山東省立五中學校、山東省立第五中學,幾經挫折,顛沛前行。1928年,解放后曾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的徐眉生此時擔任了省立五中的校長,并開始在校內發展共產黨員,于1931年成立的省立五中黨支部成為了臨沂一中在110多年的校史上“堅定跟黨走”的光明起點。
      
      從此,本來風雨飄搖的省立五中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開啟了嶄新的征程,找到了光輝的方向,走向了光明的道路。
      
      在黨的領導下,省立五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盛極一時。彼時的五中課堂里書聲朗朗,操場上同學們生龍活虎,讀書會、演講會、話劇團、民樂隊等學生組織活動得有聲有色,被譽為魯南蘇北最高學府。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為山東省立臨沂中學。雖然由于抗戰爆發,臨沂中學被迫停止招生,但在黨的領導下,艱難困苦中的師生從未停下教育救國的腳步:1937年冬,中共黨員、國文教師段雪生和進步教師劉惜愚帶領一部分師生歷盡艱難去了延安,跟著黨把近代教育的星火灑在了新中國的搖籃里;另一部分師生,則在教務主任王振緒等人帶領下,撤向大后方,在四川綿陽參與成立了“臨時國立第六中學”,繼續著教育救國的求索之路。
      
      直到1947年,原省立臨沂中學校長劉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職工才又返回臨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復了臨沂中學,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臨沂專署決定在臨沂恢復中學教育,并于次年把中學部遷到了原省立五中的校址上。至此,臨沂一中人的前輩們,跟著共產黨求索了19年,正式把誕生于清末新政中的這顆教育星火變成了一把火炬,并高舉著她跑進了共和國的大門,為后來伴著新中國的發展一路改革、創新、圖強、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她伴著新中國一道成長,見證了中國教育70年來的厚積薄發,欣欣向榮。
      
      1950年,臨沂專署決定在臨沂城區恢復中學教育,鑒于當時尚不具備建立獨立中學的條件,決定先在臨沂師范內設中學部,并于1951年把校址從臨沂師范校院遷到考棚街原省立五中的校址上。截止到1952年,規模發展到了7個班,共有學生360名,專職教師15名,為學校教育在建國后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更為建國后的沂蒙發展建設做了最初的人才儲備。
      
      1953年4月,臨沂專署文教科向省教育廳呈遞了建設新校的報告。新校址選在了臨沂一中校本部現址上。當時國家百廢待興,基建條件不足,學校師生積極參加了建校勞動。1953年秋季,新校舍落成,中學部隨即遷到了新校,取名為“山東省臨沂中學”,學校當年即招收了8個班。在黨的領導下,臨沂一中人的前輩們用勤勞的雙手讓一所嶄新的校園在沂河岸邊拔地而起,用自己的汗水開啟了沂蒙教育的新紀元。
      
      1956年,學校更名為“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且當年即被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1960年鐘伯榮被任命為校長,1963年趙明遠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此時的學校各項工作持續發展,成績突出,各項事業走在了全省中學教育的前列,當時臨沂籍的大學生大都是從臨沂一中考出去的,為沂蒙振興和新中國的建設輸出了大量人才。從上世紀50年代到文革前,臨沂一中人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開始和新中國一起發展壯大,讓臨沂教育走上了振興圖強之路。
      
      1960年,臨沂一中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單位”,鐘伯榮校長代表山東中學界參加了全國文教群英會。臨沂一中,在新中國的搖籃里又一次站在了教育和時代發展的最前沿。
      
      上世紀60年代初,著名作家王火被調到臨沂支援老區建設,并擔任臨沂一中副校長。王校長在文革中雖遭遇了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終與全體臨沂一中人一道堅守赤誠的教育情懷,在學校發展的寒冬里把“王火精神”注入了校園的歷史和文化,成為學校一筆不竭的精神財富。
      
      文革期間,學校各項工作雖然受到很大沖擊,但以王火校長為代表的臨沂一中人始終發揚、傳承深厚的歷史傳統,在黨的指引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為改革開放后沂蒙教育走向春天積聚了力量。
      
      她隨著改革開放走向春天,見證了沂蒙教育40多年來的革新圖強、滄桑巨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臨沂一中的發展迎來了光明的春天。
      
      1985年,楊福純擔任校長,在山東乃至全國率先提出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實施,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當時的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等領導先后到學??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93 年,學校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山東省首批“省級規范化學校”。
      
      臨沂一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再一次在歷史發展的浪潮中吹響了沂蒙教育大發展的號角,再一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1999年,以李世良為校長的新領導班子成立,在世紀之交抓住了學校發展的大機遇,帶領全體臨沂一中人經過20年的努力,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學校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實現了學校發展的滄桑巨變:
      
      ——臨沂一中變“大”,從“增容”到“提質”,迎來一個個標志性轉折點
      
      2005年,為適應臨沂發展的需要,臨沂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國家級臨沂經濟開發區建設臨沂一中南校區─地處國家級臨沂經濟開發區臨工路的李公河校區。2007年8月,南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臨沂一中校史上的第二個百年新紀元就此開啟。
      
      2013年,為適應臨沂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求,臨沂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北城新區建設臨沂一中北校區─地處臨沂北城新區孝河路的柳清河校區。2014年秋,北校區迎來了第一批779名學生,成為臨沂一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牌。
      
      至此,臨沂一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用十年時間實現了一校三區同時辦學。但這十年對臨沂一中來說,是“增容”,更是“提質”。而對一千萬沂蒙人民來說,則擁有了對沂蒙高品質中等教育的發展成果實現共享的更多機會。
      
      ——臨沂一中變“美”,萬道清泉,浸潤新時代一中學子
      
      1999年,臨沂一中新領導班子就職后,學校在市委市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對校園教學軟硬件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讓臨沂一中師生盡情分享著沂蒙大地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紅利”。
      
      20年,臨沂一中校園內互聯網從無到有,從有線到無線,從局部無線到無線全覆蓋;教學設施從一塊黑板、一個板擦、一盒粉筆到膠片投影,再到電視加錄像機,再到現在覆蓋全校的智能多媒體;辦公系統從一張桌、一支筆到教師人手一臺電腦;教學資源從自書店購買到從“云端”下載;就餐、借閱從用餐票、借書單到使用一卡通─這改變的不僅是學習、教學、辦公、生活的方式,更是給師生們的理想插上了到達現實的翅膀,讓人直覺被時代引領著飛奔。
      
      20年,讓臨沂一中變成了一所“花園式學校”。三個校區校園綜合綠化覆蓋率達46.3%。每個校區總體布局和諧統一,樓宇錯落,道路通暢,白楊挺拔,草地碧綠,松柏蒼翠,桃李芬芳。三個校區的圍墻均采用通透式、開放式設計,與周圍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級綠化先進單位”“市級花園式單位”“省級綠色學校”。
      
      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就如萬道清泉水,汩汩流出,浸潤著每一個臨沂一中人。讓臨沂一中變得更美,讓臨沂一中人的心靈變得更美。
      
      ——臨沂一中變“厚”,黨建文化引領百年老校的文化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其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戰略方針,更是與教育息息相關。
      
      近年來,學校黨委堅持創新開展黨建工作,建立基層黨校,全面對優秀中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向高校和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先后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基層黨校”,被臨沂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李世良校長被評為“山東省教育創新人物”和“齊魯名校長”,光榮出席了山東省第九次黨代會。
      
      在黨建文化的引領下,臨沂一中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質。臨沂一中以100年校慶為契機,全面梳理和總結了一中校史和一中精神,讓其成為一中人的精神家園;通過廣搭舞臺,讓學校社團百花齊放,學生創辦的《未了報》《逸蘭亭》《思廬說》《風景》《梅子樹下》等讓每一個學生沐浴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臨沂一中報》和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成為學校師生才思展示的舞臺,思想交流的陣地,對外宣傳的窗口;校園文化長廊直接展示110多年的校史,將校友的事跡和精神就放在了同學們的生活中,鐫刻在了一中人的靈魂里;由學生自主創辦的“校園愛心書市”“愛心募捐模擬拍賣”“班歌比賽”“同一首歌”“迎新匯演”“籃球文化節”“辯論賽”等已成為臨沂一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文化建設促黨建,用黨建引領文化發展。”“一所老校的魅力在其厚重與穩健,一所名校的價值在其視野與胸懷,一所百年名校的風采在其行深致遠、雍容博雅。”李世良校長這一感觸正是對臨沂一中在黨的領導下日新月異之源的生動概括。
      
      ——臨沂一中變“實”,教育得法,管理有方,把辦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以“素質教育”聞名遐邇的臨沂一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臨沂一中不僅沒有如外界擔憂的“掉下來”,一些深刻的階段性趨勢性可喜變化正在噴涌。
      
      今天,以校長李世良、黨委書記魯統峰帶領全體一中人,讓一所百年老校煥發新的生機,其成功的訣竅就是“把先進辦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臨沂一中三個校區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傳承百年文化和先進理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積極打造質量優異的名牌學校、管理一流的示范學校、思想領先的創新學校、文化厚重的人文學校、多元評價的智能學校和個性鮮明的特色學校。
      
      臨沂一中在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同時,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校,被山東省教育廳確立為“山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確立為“公民道德建設示范點”;學校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召開班主任工作論壇和班主任技能大賽,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學校重視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生自治組織和學生社團遍布校園;學校不斷優化綜合評價機制,建立起了不單以學業成績來考核班級和學生,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評價體系;學校建立健全校園綜合治理組織網絡,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連續多年多次榮獲“臨沂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山東省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 學校十分重視民族班的培養和教育,自2015年開始已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培養了近百名優秀畢業生;臨沂一中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先后被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臨沂一中因此在省內首批獲頒“山東省文明校園”稱號。
      
      ——臨沂一中變“優”,整體優化教師配置,“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凸顯
      
      “截至2019年,全校共有在職在編人員833人,比1980年增加10倍,比2000年翻了一番。教師配置情況得到較大改善,生師比由1980年的15.47:1降低到現在的12.37:1,比2000年也降低了2.3個百分點。”
      
      “教師隊伍結構得到優化,中青年教師成為主體,到2019年, 45歲以下教師占75%。”
      
      “教師素質得到提高,高學歷教師比例增加。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達到100%。比1980年高出10.85個百分點,比2000年高出3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40年來,臨沂一中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工作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管理服務、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谌w教師的終身發展,學校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大量從全國引進名師,鼓勵教師終身學習,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大幅提高;全面實施青藍工程, 通過舉辦新教師入職培訓、師徒結對幫扶、青年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論壇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重視師德建設,讓師風師德工作步入制度化軌道,被山東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評為“山東省師德建設十佳單位”;推行全員聘任制,全面實施“教學質量提高工程”,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加強課程開發,持續推進新課堂建設,連續被山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山東省高中教學示范學校”“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山東省科普示范學校”“教育部新課程改革試驗聯系學校”。
      
      ——臨沂一中變“高”,高定位、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益,特長人才培養優勢明顯
      
      臨沂一中構建“全面發展+個性特長”的培養模式,全面實施“個性化人才培養計劃”。 學校連續多年年均一本上線超過1500人。2019年,臨沂一中參加高考考生近3000人,清華、北大錄取7人,自招資格線(一本)上線超過1800人,本科過線率近100%。自主招生歷年成績穩居全國名校前十,持續領跑全國!
      
      臨沂一中學生個性化發展指導工作成效顯著。在各科全國奧賽中,年年摘金奪銀,學校多次榮獲“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稱號。十幾年來,學校共有160余人獲得省賽區一等獎及以上獎次。2017年,付嘉樂同學代表中國斬獲生物奧賽國際金牌,成績世界第八,學校因此成為山東省內第五個國際奧賽金牌學校。2019年,臨沂一中在全國奧賽中獲4金2銀的優異成績,另外,當年共有27名同學獲省賽區全國一等獎;93名同學獲省賽區全國二等獎, 69名同學獲省賽區全國三等獎,為沂蒙教育贏得了聲譽。特色體育也是臨沂一中的一塊金字招牌。多年來,男女籃球隊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比賽十余次,保持中學生籃球賽省內前三名、全國前六名的優異成績,多屆男女籃球隊的高三學生全部升入國家重點高校深造,有的學生還成為全國CUBA主力隊員。乒乓球隊整體競技水平居全國高位,2107-2018學年曾獲全國少兒乒乓球第一名。
      
      ——臨沂一中變“多”,三個校區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個性化育人得天獨厚
      
      以南校區為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日益凸顯其多元化、特色化辦學的優勢,在多年不懈的探索中屢創佳績。
      
      建筑元素多元。教學樓是包括南北教學區、教師辦公區、實驗區、圖書閱覽區共四個功能區的連廊式結構,餐廳是集大眾餐廳、清真餐廳、超市、風雨操場、衛生室等多功能連體結構,學生公寓則是像家庭一樣的單元房。南校區的建筑風格以開闊的氣勢見長,給人以天高地廣的感覺。教學樓只有三層便于師生上下,教室空間大,班額變??;學生活動場所充裕,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生均占地面積、生均活動場地、校園綠化率都是首屈一指的。柵欄透景墻彰顯著學校開放包容的胸襟。
      
      招生多元。常規班、國際部、青海班、田徑隊以及在規劃中的創新拔尖班構筑起多元化人才培養的大格局。近年來,在臨沂一中三個校區之間進行的常規教學評估中,南校區學生的進步幅度連年領先,日益凸顯出南校區規模小、教學針對性強所帶來的高效能管理優勢;國際部以“國際視野、中國靈魂”為宗旨辦學,畢業生幾乎全部被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西班牙等國外名校錄取,其中,中美班的畢業生近七成被全美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全美百強名校的錄取率為100%。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的統一安排,南校區承辦了對口援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自2015年招收第一屆青海籍學生以來,至今已經招收五屆共200人,已經畢業的兩屆共80名學生中有79人進入本科院校,我們的混合編班混合住宿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也被省教育廳作為優秀典型在全省內地高中班進行推廣。自2018年起,在南校區開設的田徑班,高標準選拔好苗子,外聘優秀教練員,統籌專業訓練和文化課學習,學員成績和狀態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未來值得期待!
      
      服務多樣化,監督檢查多方位。南校區除了滿足大多數師生餐飲需要的大食堂外,還專門開設了清真餐廳,聘請了民族廚師,以滿足少數民族同學的就餐需要,同時也向廣大師生開放;還有超市和全時段供應多樣化餐飲的小吃店,滿足了不同作息時間段、不同餐飲習慣的需求。立體化、多渠道、無死角全覆蓋的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了餐飲的安全、健康、營養,除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常規檢查外,學校有健全的日常檢查制度,餐廳是校長帶領的督導組每次督導的重中之重,還有教干教師輪流陪餐制,同時餐廳還吸收學生家長在餐廳務工,既是工作人員又是監督員。依據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學校利用暑期對包括清真餐廳在內的食堂進行了硬件升級改造,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管理人員培訓力度,嚴格實施餐飲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在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諸方面提檔升級,并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切實保障師生安全衛生、均衡營養的健康餐飲。
      
      ——臨沂一中變“新”,內涵發展升品質,不斷改革譜新章,努力創建學校發展新格局
      
      2017年,作為全國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東省拉開了新的一輪高中教學改革的序幕。
      
      早在2014年,學校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高考綜合改革的新動向。從2014年到2017年,學校先后派出兩批管理隊伍和三批教學隊伍赴浙江、上海學習,并結合學習成果基于校情制定了《臨沂一中選課走班方案》,確立了臨沂一中“尊重個性發展,全面徹底選課;根據校情,穩健有序走班”的選課走班模式。
      
      自2017年到2019年,臨沂一中先后在兩屆新生中均推行了全面徹底的自主選課和穩健有序的走班,讓三個校區的每一位同學都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了學業發展的方向,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此外,為配合新的一輪教育改革的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學生發展中心”“個性發展中心”具體負責引領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個性化發展;專門成立了各科名師工作室,負責引領教師開展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研究與德育研究;全面改革了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體系,重點引領學生全面而又有個性的發展;重新編排和開發了校本課程體系,實現了適應新課改的課程校本化發展;引進了智能選課系統和人生規劃課程,大力建設了若干社會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全面成長。
      
      臨沂一中的課改經驗和選課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家長和同學的廣泛好評,《山東省教育報》等眾多媒體對臨沂一中的改革經驗給予了廣泛關注和報道。近三年來,來自重慶、河北等眾多省份和菏澤、濟寧等多個地市的兄弟學校先后到臨沂一中參觀學習,讓臨沂一中發揮了百年素質教育名校的引領輻射作用!
      
      一個具備嶄新教育理念、嶄新師生面貌、嶄新教學模式、嶄新評價體系、嶄新奮斗目標的“大美新一中”已然在沂蒙大地魏然矗立!
      
      116年的厚重校史,見證了祖國教育的發展歷程;70年的波瀾壯闊,折射了山東教育的發展振興;40年的不斷進步,印證了沂蒙教育的滄桑巨變;20年的世紀征程,反映了臨沂一中人的奮進圖強。
      
      歷經百年滄桑,文化傳承深厚。代代園丁,潛心執教,莘莘學子,才俊輩出。臨沂一中人正踏著新時代的康莊大道,與時俱進,伴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闊步前行!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