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四小”食品現場會
柏偉娜 本刊記者:祝富
2019年11月27日上午,江蘇揚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揚州廣陵區東關街召開全市“四小”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現場會,學習觀摩“四小”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工作,揚州市局食品安全總監洪昊,市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處、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處、食品餐飲安全監督管理處負責人及各縣市區、功能區市場監管局分管理領導,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科室負責人、食品經營者代表參加了會議。 與會人員參觀了四個點位,廣陵區市場監管局、東關街道、名城公司在會上介紹了前期推進“四小”食品做法。
洪昊總監在講話中指出困擾監管部門“四小”食品安全管理究竟怎么抓,現在有了的現實模樣,在全省召開這樣的現場會,揚州應該說是第一家。洪總監結合“四小”食品現場會,講三點意見。
充分認識“四小”食品安全監管在整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要意義
揚州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圍繞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食品安全鄉鎮創建工作,通過鄉鎮創建工作,推動基層基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督K省食品小作坊和攤販管理條例》自2016年7月正式實施以來,圍繞小作坊登記工作,積極開展小作坊升級改造工作,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推動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食品攤販備案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目前,小作坊管理工作已經有了大力提升,小攤販備案工作與《條例》要求還有差距,小食雜店食品安全管理才剛剛起步。小餐飲監管方面,明確了60平方米由許可改登記,省已征求意見,擬出臺《小餐飲管理條例》,小餐飲監管思路和監管要求在逐步明朗,做好“四小”食品監管意義重要,一是與群眾生活聯系密切。群眾生活每天離不開四小,尤其是老字號店如鳳凰橋牛肉店成為揚州市民經常消費的場所。二是城市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群眾有需求,取締不了,只有做好。面廣量大,管理不好一不小心影響城市形象。如何將重點和難點做成風景點。三是食物中毒、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易發高發群體。由于加工條件、銷售條件簡陋,從業人員素質,氣候影響,極易引發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四是從美食之都角度,美食之都對于百姓來說,就是小吃。小吃食品安全管理搞不好,同樣會出大問題,同樣會影響美食之都品牌。
準確把握市局出臺“四小”食品安全管理意見要求
從定義上看,小作坊,主要是指具有固定生產加工場所、生產加工加工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從業人員較少、生產條件簡單,從事散裝或者簡易包裝食品生產加工活動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但不包括現制現售和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小攤販,指不在固定店鋪從事食品銷售或者現場制售的食品經營者。小食雜店,指有固定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小,經營規模小,主要銷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的食品店、小賣部、便利店等經營者(不含網絡銷售)。小餐飲,是指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經營場所使用面積不超過60平方米,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條件簡單,從事餐飲服務的食品經營者,但不包括單位食堂。整治意見明確,通過指導、幫扶、整合、提升、取締等措施,通過1-2年規范整治,使揚州全市“四小食品”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各項食品安全標準規范得到較好遵守,食品安全質量大幅提升。具體達到三個工作目標:一是小作坊備案登記率達100%,建立監管檔案率達100%。二是小食雜店、小攤販主體責任到位,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到位,取締非法經營,實現食品經營秩序明顯好轉。三是小餐飲備案公示實施率達90%以上,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率90%以上;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并得到嚴格執行;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接受食品安全法規及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率達80%以上;食品安全自查覆蓋率和自查報告率80%以上;鼓勵小餐飲配備公筷公勺,進行文明用餐宣傳教育,提升揚州名城形象。在工作措施 上,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總結以往的監管經驗,結合本地食品生產小作坊、小攤販、小食雜店、小餐飲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一步充實、完善各項監管措施,持續強化對“四小食品”的監督管理。1.摸清監管底數。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四小食品”進行普查,掌握其名稱、地址、產品等基本情況,建立檔案,并通過后續的監督管理,實現動態更新。2.實施登記備案許可管理。根據本區域內食品產業傳統、群眾消費習慣、食品風險程度等情況,對“四小食品”實施登記備案許可管理。對小作坊生產經營實行登記制度,符合規定條件的,頒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對小餐飲經營實行備案公示制度,符合條件的,核發《小餐飲備案公示卡》;對食品攤販生產經營實行備案管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頒發《食品攤販信息公示卡》。對小食雜店實行許可制度,符合規定條件的,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證》(銷售類)。3.落實主體責任。監督“四小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嚴格執行本《意見》規定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負面清單(見附件)。加強對“四小食品”生產經營開辦者的法律和政策宣傳,組織相關負責人、食品經營者和食品安全從業人員培訓及考核,提高其整體水平,督促做好自查自檢工作。督促“四小食品”生產經營開辦者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記錄制度,確保來源可溯、去向可查。監督“四小食品”生產經營開辦者在生產經營場所明顯位置公示登記證、備案卡、信息公示卡、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安全承諾書、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使用等情況。4.開展監督檢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制定日常監督檢查辦法,確定檢查內容、檢查要求等。要根據本地“四小食品”數量、分布情況、風險等級等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計劃,確定檢查時間、檢查頻次。5.查處違法行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嚴厲查處“四小食品”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添加劑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在組織保障方面,1.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將“四小食品”的監管作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內容之一,納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和年度綜合目標考核等內容,2020年揚州市局擬將環古城街區“四小”食品安全問題,納入市委市政府民生1號文件,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要根據本區域實際,細化分解監管職責,發揮基層市場監管力量,建立監管工作責任,強化督查指導,落實監管措施,并積極探索監管新思路、新辦法。2.形成監管合力。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食品生產、銷售、餐飲環節不同的類別,細化各類監管措施,做到齊抓共管,實現監管的無縫對接。衛生健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農業、環境保護、公安、民族事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承擔與“四小食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3.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和宣傳方式,積極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各項監管措施,宣傳假冒偽劣食品鑒別、消費維權等方面的知識,引導“四小食品”生產經營開辦者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引導廣大群眾安全消費。
著力探索長效常態管理“四小”食品機制體制
“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受人員流動性、從業人員素質低、加工操作環境簡陋性等因素影響,“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具有操作性不強、操作好后的反彈性、難以長期穩固等特點,只有將“四小”食品管理工作作為長期性工作,持續發力,持續整治,作為長久戰役持續打下去。一是要充分發揮各方作用。談職責不僅是監管職責,監管職責就是將“四小”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下去,及時發揮街區管理機構作用和網格化治理作用,監管部門不可能每天忙“四小”,監管部門責任主要是在督查推進作用,及時關注“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動態,研究制定相關監管措施。要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工作機制,管理靠人,管理更靠制度,只有制度才會長遠,才會有效,用制度管事管人。重點著手思考長效管理制度措施,特別是管理機構要思考如何做到長效管理,譬如將對街區每個商戶的食品安全管理考核納入到日常管理考核之中區,有制度制約,更有獎懲措施來實現,不搞突擊性檢查。要參照“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到位的城市和地點,名廚亮灶、防蠅防塵設施、工作服都具備。再如小餐飲比較多,就明確小餐飲管理牽頭人,專題加強小餐飲管理,食品流動攤販和小食雜店歸并成一類。要按照新的管理模式來執行,一是信息化監管,二是網格化監管,三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也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出的,如何將信息化監管手段優勢和網格化監管力量優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綜合優勢應用到四小食品安全監管中來值得研究和思考。二是要不斷完善創新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目前是面上管理,是開始,是1.0版,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還有很多事可做,圍繞食品安全關鍵環節、關鍵品種、關鍵部位,做出一些關鍵措施來,保證食品安全。特別是四類食品,在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方面都是不盡相同的,不僅要大面上好,關鍵里子食品安全管理把握的準,這才是核心。三是各縣市區爭取2020年都有一批四小食品管理規范街區。四小食品安全問題與老百姓最密切,為什么老百姓對食品安全有擔心,關鍵監管工作與群眾期待還有距離,群眾關心身邊的事有沒有做好,身邊的四小食品是否有安全保證,這個主要縣市區局布置,分局實施,做出一批四小食品安全管理規范街區,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做好后,不僅在街區推,逐步向社會推開,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