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于北京成功舉辦

    2019-11-28 16:55:25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11月21~22日,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檢驗檢疫技術培訓中心、華微云創生物技術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于北京伯豪瑞廷酒店舉辦,吸引了來自食品安全政府監管部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從事食品微生物標準、實驗室管理和檢驗檢測技術的300多位行業精英參會。

    本次論壇受到了眾多行業專家的重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楊瑞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郭云昌等均到場演講,共同探討食品微生物標準法規政策,分析行業發展現狀,并提出應對之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 張志強

     
    張志強作了題為《生產經營規范標準的進展與發展趨勢》的報告,針對生產經營規范標準的進展與發展趨勢談了自己的看法。張志強表示,微生物及微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內的一項非常重要技術。他介紹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委在食品安全領域所作出的努力,并呼吁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還需要得到大家更進一步的支持,還要在微生物檢驗技術方面,微生物控制指標控制標準方面進一步加強工作。同時,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還要按照“健康中國2030的綱要”提出的要求,改善中國居民的膳食行為,關注實施國民營養計劃。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清平

     
    吳清平作了題為《中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學大數據庫構建與應用》的報告。報告中,他詳細介紹了其研究團隊近幾年在我國食品微生物安全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闡述了中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學大數據庫構建和應用的研究進展和成果。吳清平說,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學大數據庫的共享應用是未來發展趨勢,下一步將進行數據庫的充實和優化,根據國家需求,及時發現、有效控制、保障安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此外,他還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數據庫的優化和構建、基于全基因組和代謝組技術的新檢測靶點挖掘、高通量快速檢測技術、基于信號通路阻斷的高效防控技術研究等提出了展望。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 劉秀梅

     
    劉秀梅作了題為《國家食品微生物標準發展四十年》的報告。她指出,近四十年來,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制化管理進程,食品微生物標準的發展與應用發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食品中微生物指標及其限量等相關規定,逐步適應國際食品貿易和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需求,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但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現行標準體系的技術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距離滿足我國食品產業快速發展以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需求任重道遠。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郭云昌

     
    郭云昌做了題為《我國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基礎標準研究進展》的報告,介紹了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修訂進展,包括食品類別、采祥方案、致病菌指標、限量要求的設置情況、修改依據、采用原則等內容。并結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的發展情況,介紹我國微生物標準的發展趨勢。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室主任/主任技師 張秀麗

     
    張秀麗作了題為《我國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跟蹤評價研究》的報告。她介紹,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國家標準是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重要的組成部分,標準的跟蹤評價是法律賦予的一項制度,對于掌握國家標準的貫徹落實和執行情況,推進標準的貫徹實施和適時組織修訂標準提供依據。同時對缺失的標準進行梳理,提出需制定的標準名單,并對微生物方法標準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議。

     
    3M中國有限公司,資深技術工程師 黃炎

     
    黃炎作了題為《食品加工環境樣品的采集與檢測》的報告,并通過對食品加工環境采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采樣工具的選擇、檢測方法等講解,進一步加深生產加工環境中樣品采集的規范化操作及重要性的理解。
     
    青島海關技術中心研究員 雷質文

     
    雷質文作了題為《食品微生物檢測結果質量監控指南》的報告,給出了食品微生物檢測結果質量監控的策劃、實施、統計分析和評價,以及結果處理的操作指南,適用于實驗室開展食品微生物檢測結果質量監控活動。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盧行安

     
    盧行安作了題為《食品微生物標準樣品及其實際應用》的報告,講解了標準樣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的界定,與文字標準的關系,以及在國家標準中的地位和作用;簡單介紹食品微生物標準樣品的研制過程,并列舉實例詳細介紹了食品微生物標準樣品在食品微生物檢驗中的具體實際應用情況。
     
    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工 周春喜
     
    周春喜作了題為《MALDL-TOF質譜在食品微生物中的應用》的報告,讓與會者了解了MAL DI-TOF質譜鑒定微生物的原理及其在簡單、快速、準確等方面的優勢,以及MALDI Biotyper在食品微生物中的應用進展,主要包括疑難菌及罕見菌鑒定、菌株的分型與溯源、耐藥性分析、毒素檢測、微生物菌群研究、對現有實驗室檢測流程的改造等。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 馬群飛

     
    馬群飛作了題為《GB 4789系列標準操作關鍵點即注意事項》的報告,他結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常用的14項微生物學指標,對現行GB 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準,從正確理解檢驗方法標準、關鍵操作步驟、實際應用中常見問題、典型性錯誤報告、檢驗質量控制相關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圖文描述,希望有助于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準的正確實施。

     
    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 楊瑞馥

     
    楊瑞馥作了題為《單分子免疫檢測技術》的報告,主要討論單分子免疫檢測技術研究進展和我們實驗室在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未來技術的思考。

     
    伊利集團高級科學家/研究員 裴曉燕

     
    裴曉燕作了題為《乳制品生產過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報告,提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監控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驗證或評估目標微生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確保整個食品質量和安全體系持續改進的工具。本報告從乳品過程微生物控制的原因、策略和驗證等方面進行介紹,闡述乳品生產過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理論和應用實踐。

     
    嘉吉動物蛋白中國事業部食品安全質量法規總監 謝志新

     
    謝志新作了題為《禽肉全產業鏈的微生物風險管理實踐交流》的報告,分享了嘉吉動物蛋白中國禽肉全產業鏈的微生物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實踐,通過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微生物監控數據的收集分析,基于肉類行業的特點和風險分析的科學手段,制訂和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確保產品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符合不同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及用戶、消費者的需求。

     
    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法規總監/教授級高工 丁紹輝

     
    丁紹輝作了題為《餐飲業微生物過程控制探討》的報告,力圖探討在微生物學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風險評估等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餐飲業基本情況和微生物來源食源性疾病統計情況,以及影響微生物病原菌感染性的因素等既定成果,就風險評估、關鍵行為等進行分析,并總結出控制微生物風險的有效行為,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有效的操作指導書員工教育管理方式的食品安全管理行為。并從企業視角,對落實第一責任人、國家監管、保障餐飲業食品安全提出建議。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