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四部門通力協作 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成果顯著
本刊記者 吳楚陽 通訊員 丁穎芹
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統一部署,9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教育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召開了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電視電話會議。
為更好地貫徹會議精神,紹興市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求真務實的作風,積極探索出以問題導向、案件查辦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重點品種,扎實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
12月10日上午,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舉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通報四部門食品安全聯合整治行動工作情況,公布取得的成效。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楊繼友、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隊長虞智良、市教育局副局長李發祖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凌立明分別針對本部門的總體工作情況作了匯報總結,并通報一批典型案例。
據了解,自今年9月以來,四部門緊緊圍繞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校園食品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群眾關切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敢于真刀真槍辦案,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凸顯依法行政的震攝力,使得行動成果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
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案件數1207件,罰款金額464.87萬元。其中:未取得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102件,罰款金額41.08萬元;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25件,罰款金額14.2萬元;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9件;經營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肉類14件,罰款金額26.5萬元;生產經營“山寨食品”、商標侵權等假冒偽劣食品113件,罰款金額152.11萬元;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標注虛假信息28件,罰款金額0.68萬元;其他違法行為916件,涉案金額230.3萬元。移送公安立案13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1人。
公安部門:重點對“地溝油”、“毒豆芽”、“非法加油站”、“篡改在線監測”等一系列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摸排,通過兩次統一行動,全市共破獲案件23起,采取強制措施40人,搗毀窩點9個,扣押涉案物品1122件。
教育部門:全市各所學校(幼兒園)開展食品安全自查2233次,教育部門開展食品安全抽查437次,共查出問題或隱患351個,已全部完成整改;檢查大宗食品配送企業57次,撤換食品原材料供貨商3個;組織開展從業人員集中培訓及線上視頻培訓達34668人次,張貼宣傳海報2700余張;聯合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檢查學校食堂、供餐企業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2508戶次,抽檢食品379件,約談320戶,責令整改442戶,警告2戶。
農業部門: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012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主體1439家,監督抽檢各類農業投入品425批次;發現問題線索11起,其中:銷售標簽不符合規定的肥料產品(生物酶活化磷肥)6起,銷售無登記證的肥料產品1起,經營假獸藥1起,經營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農藥產品和肥料產品各1起,水產養殖場三項記錄不齊全1起;查獲各類假冒偽劣農資數量6100公斤,貨值金額4.78萬元,罰沒人民幣12.13萬元。開展技術指導培訓590人次,印發宣傳資料8215份。
在聯合行動中,四部門通力合作,無縫對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工作機制,確保整治行動取得長效。
首先,建立部門會商機制。通過不定期召開部門會商會,對聯合行動中的移送案件、宣傳引導等問題進行協商。針對當前食品領域從業禁止落地難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多次召集司法、法院、檢察、公安等部門,反復討論修改《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適用從業禁止若干問題的意見》,以期在規范對食品犯罪分子適用從業禁止上實現破題。
其次,建立督查督辦機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牽頭抓總,公安、教育、農業農村等部門積極配合,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了聯合督查,形成了上下聯動、問題導向、督查推進的工作格局。
第三,建立落實主體責任督促機制。針對聯合行動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召開約談會、通報會等形式,督促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指導相關行業開展隱患排查、整改落實。
最后,建立快速宣傳機制。充分運用報刊、電視、網站、微信、微博等載體,深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主題宣傳活動,有效推進了社會共治。
目前,紹興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已圓滿收官。下階段,將在總結聯合行動工作經驗、鞏固成果、形成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始終堅持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態度,積極營造食品安全“全民關注、全程互動、全市發力”的良好氛圍,全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