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遺風應傳承 文化自信在弘揚
先賢遺風應傳承 文化自信在弘揚
一一姚崇故里紀念館開館儀式暨書畫作品收藏展活動舉行
肖 偉 本刊記者柴占陽
2019年最后一天的12月31日,姚崇故里紀念館開館儀式暨“翰墨陜州”2020·姚崇故里紀念館迎新春全國書畫作品收藏展活動如期舉行。
姚氏宗親和社會各界200余名人士參加活動。

三門峽市陜州區政協主席潘新樂宣布姚崇故里紀念館正式開館,陜州區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趙衛明致辭。
據史載,姚崇,河南陜州人,故居遺址在今三門峽市陜州區張茅鄉西崖村。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歷仕武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

姚崇盡管先后在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任過宰相,無論是政績還是資歷,時人幾乎無人能比。然而,這位資歷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貪為寶”, “以廉慎為師” ; 即便在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個人官位達到至極的開元時期,他依然 “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資”,沒有灰色收入,所以他買不起京城市區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離朝廷較偏遠的郊區。
“儉樸持家",在今天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當以發揚和傳承。

本刊記者了解到,姚崇故里紀念館是在2010年春,由姚崇故里鄉賢崔九齡、陳寶禹等及唐史學者姚學謀共同謀劃發起,重修姚崇故里碑,得到了三門峽市、原陜縣(現已改陜州區)文物部門襄贊,姚崇故里、姚公祠、旌賢寺遺址等被列為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4月,在陜州區張茅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籌措資金,重新修建,落成的紀念館面貌煥然一新。

姚崇故里紀念館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大唐賢相姚崇生平展覽,內分前言、故里山川、傳奇一生、精神遺產、傳承與弘揚、后記共六部分,以珍貴的史料和圖片及書畫作品來展現姚崇波瀾壯闊的一生和精神思想。
二是姚崇文化書畫展。試開館半年來,吸引省內外數十個機關、單位黨員干部前來開展黨員廉政主題教育活動,受教育者2000余人,已初步成為黨員干部和青少年主題教育及德育教育基地。

姚崇故里紀念館不僅是一個交流和展示姚崇文化的嶄新平臺,更是一個傳承、保護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繁榮離不開文化遺產的豐富滋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文化繁榮的強勁支持。
姚崇故里紀念館的開館,標志著三門峽市陜州區文博事業正朝著專業化、規范化和普及化的道路邁進。紀念館將充分發揮獨特的文化優勢,積極開展交流展覽活動,不斷普及和提高民眾對姚崇文化的興趣愛好,為保護傳承陜州文脈、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當天的開館儀式結束后,參會人員還前往陜州地坑院景區,出席 “翰墨陜州”2020·姚崇故里紀念館迎新春全國書畫作品收藏展活動,并現場參觀了展出的167幅廉政教育、姚崇家訓相關的書畫作品。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