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民盟副主委梁麗萍:深化文旅融合 建設文旅強省
山西省委民盟副主委梁麗萍:深化文旅融合 建設文旅強省
本刊記者 張存良

2019年,山西大力推動文旅融合,文化旅游業作為山西省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彰顯,向文化旅游強省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是山西目前文旅融合尚處于探索階段,旅游經濟增速較快,但文化附加值不高;旅游發展活力增強,但文旅產業份額不足;文化旅游的市場影響力初步形成,但山西地域文化彰顯力還不充分。為此,山西省委民盟副主委、晉城市副市長、省政協常委委員梁麗萍在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深耕地域文化,進一步解決好文旅相融“融什么”的問題。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簡單相加。文化與旅游兩者之間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如很多文化資源和文化載體中包含著旅游因子;而人們的每一次旅游活動,也是一次文化熏陶和文化活動。但文化與旅游也相對獨立。文旅融合是兩種資源的重組,而文化是支撐、是靈魂。文旅融合首先要做好文化資源的盤點、提煉、包裝和展示。我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從遠古神話,先秦至明清乃至近代,文化傳承脈絡清晰;黃河大陸型地理環境、農耕經濟為主的社會結構,及與北方游牧文化碰撞沖突、交互交融,我省文化地域特色鮮明。有晉北民族交融和宗教古建文化圈、晉中晉商民俗文化圈和晉南華夏根祖文化圈,同時還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聚集地。我省文化資源可謂脈絡清晰、形態完備、類型多元。但從文旅融合發展的層面看,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梳理能充分代表我省文化特質、對市場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文化資源,并形成一以貫之的文化符號?,F階段,旅游業已從購買“商品”向購買“體驗”強勢轉型,表明人們更加重視通過旅游獲得新的信息與文化體驗。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我國城市和鄉村建設“千城一面”、“千村一貌”是制約“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辨識度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我們迫切需要能夠體現山西文化內涵和人文精髓的特色文化品牌,去充分激發山西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創造力、感召力,從整體上帶動旅游業提質增效。建議文化和旅游部門適時啟動“山西文化解碼工程”,系統研究我省的歷史文脈,梳理文化類型,選擇文化符號,并協調整合代表性文化符號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彰顯文化山西的獨特意蘊與趣味,為文旅融合提供更加堅實的文化支撐。
二、推動資源轉化,進一步解決好文旅相融“怎么融”的問題。文旅融合,既應當重視文化的思考,更需要提升旅游的體驗。文旅融合的關鍵是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這就需要我們在以下三點上下功夫。首先要在規劃先行上下功夫。要高標準制定我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明確資源支撐體系,確立文旅融合的空間布局,形成11個地市主題鮮明、區域協同又錯位發展的文旅融合格局。其次要在項目引領上下功夫。樓陽生書記反復強調“項目為王”。項目是發展的載體,文旅融合應堅持虛實結合,一方面要提煉文化價值和文化符號,明確目標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強項目化、載體化推進。文旅項目的謀劃要著眼補齊我省文旅融合發展短板,突出項目的規模性和樞紐性。一要全力建龍頭,即要圍繞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資源聚焦,力量集中;二要同步建景區,按照建點、聯線、擴面的思路,統籌推進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打造文旅融合支撐點;三要全域抓配套,按照景區、配套、服務三位一體路徑,提升旅游的可進入性和可容納性。再次要在強化產業支撐上下功夫。產業融合是文旅融合的重心,只有實現資源的產品化開發,不斷提升文化產品的供給力,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業態,不斷構建包括鄉村旅游、研學旅游、工業旅游等多產互融的多元文旅融合產品體系,才能使文旅融合向縱深推進。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