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場監管人高舉黨旗沖鋒在戰“疫”前沿
哈爾濱市場監管人高舉黨旗沖鋒在戰“疫”前沿
朱大治
疫情就是命令。哈爾濱市市場監管局根據指揮部最大限度減少上班人員的部署要求,結合繁重市場監管工作實際,創造性提出了居家巡查監管的工作模式,即打破原有處(室)建制和黨組織建制,除成立的食品、藥品、價格、執法辦案等11個工作組正常上班外,根據其余每名干部居住地點分布情況,將人員分成5大片區,每個片區分成若干網格巡查組,大片區成立臨時黨支部,巡查組成立共產黨員先鋒隊,處長或者副處長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兼組長,黨員骨干當隊長。連日來,他們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毅然選擇逆向而行,哪里有任務,黨旗就飄揚在在哪里,黨員就帶頭沖鋒在哪里,他們的身影始終活躍在餐飲飯店、藥店、商超等監管第一線,在百姓心中樹起了市場監管人的鮮紅旗幟。
站好最后一班崗
市局企業信用監管處副處長劉銳今年7月即將退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18年的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沒有褪色,20余年的市場監管磨煉沒有褪色,接到任務后,他主動擔當,組織小組成員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日常巡查工作中,嚴格排查,認真督導商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協調、準確統計監管情況。在戰“疫”面前,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頭工作在工作一線,以實際行動站好最后一班崗,鼓舞和帶動關身邊的同志們奮勇向前。
他拿來家里的口罩
由于防護口罩缺乏,很多同事在執行任務時把一次性口罩反復佩戴。知識產權保護處副處長韓宇濤,毫不猶豫地把自家僅存的幾只防霧霾口罩全部拿出來,分給每一位組員。他說:“這個口罩厚,防護性更好,大家做好自我防護,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當組長要把這件事向局里匯報時,他一再推讓,表示誰都會這么做。這就是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的“紅盾”人。
“什么活兒我先來”
質量發展處一級主任科員陳睿也是一位軍轉干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位講奉獻、勇擔當的模范,任勞任怨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口頭語永遠都是“讓我來”。在他這里,沒有困難,沒有畏懼,沒有完成不了的工作,協調溝通讓我來,排查督導讓我來,報表匯總讓我來,接送同事讓我來,解決問題讓我來....,每一次的沖鋒,都彰顯著一名市場監管鐵軍戰士的風采。
舍小家為大家的小夫妻
盧大勇、李小奇夫妻二人均為市局工作人員。接到返崗上班通知后,他們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已不再年輕的父母,雙雙返回工作崗位。盧大勇主動承擔了全組中路途最遠、最偏僻的網格,主動承擔起道里片區各小組每天工作情況的收集匯總工作,同時,還肩負著市安委辦安全生產節日大檢查情況的綜合統計上報工作。李小奇在辦公室負責文電運轉工作,越是大戰面前,文件、通知越多越急、工作量越大、要求越嚴,10余天來,她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7、8點鐘,孩子經常打電話找媽媽。他們是家里的頂梁柱,也是市場監管的堅強戰士,在疫情面前,他們義無反顧,放下了小家,扛起了守護大家的責任。
當好“護花使者"
食品協調處劉家龍是第7小組組長,組里共4人,只有他1名男同志,他既是小組負責人也是組里的護花使者,事事為他人著想,沖在前面,干在前面,把最苦最累的工作都攬在肩頭,照顧女同事、照顧老同事,面對范圍大,商戶多,情況復雜的顧鄉所轄區,他主動承擔,任勞任怨,巡查防控工作做的扎扎實實,被隊員親切的稱為“護花使者”。
既當組長又當隊員
張曉輝和姜小娣兩位組長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在做好組織指揮工作的同時,還主動承擔巡查監管任務,把道路最難走,地處最偏遠、情況最復雜的片區都留給了自己負責。排查督導最遠的臨港經濟區太平鎮、新農鎮,每天要驅車40多公里,實現巡查督導全覆蓋,宣傳引導無死角。
戰“疫”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每名干部職工都在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恪盡職守,默默地做著犧牲奉獻,還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此心同,此理同。”面對疫情,每一位市場監管人都是抗“疫”戰士,都是“最美的逆行者”,只要勠力同心,共克時艱,必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供稿/市市場監管局機關黨委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