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協委員彭慶杰:建立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體系迫在眉睫
河南省政協委員彭慶杰:建立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體系迫在眉睫
本刊記者 王玉東
2月18日,河南省政協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提案辦理舉行網絡協商,協商中省政協委員彭慶杰建議,建立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彭慶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醫療防護物資短缺是防疫工作的焦點、難點、痛點,這也暴露出了我國醫療物資儲備工作的缺陷,其存在主要問題有這些方面——
制度不健全。雖然《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醫療物資儲備作出了規定,但散見于若干條文,比較原則。在國家層面沒有出臺具體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各地區醫療物資儲備工作相對隨意,缺乏強制性、規范性。
儲備不充足。地方政府公共衛生安全的風險意識不夠強,醫療物資基本儲備雖然有,但品種有限,數量少,面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不免杯水車薪,難以應對。
調配不均衡。疫情防控物資全國一盤棋的工作局面沒有形成,缺乏統一的調度機制,在重大疫情面前,無法及時統籌整合全國疫情防控資源。充足的醫療物資是解決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物質基礎,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證明,當前,全國的醫療物資儲備工作不能適應公共衛生安全的需要,建立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體系迫在眉睫。
因此彭慶杰建議:建立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完善儲備制度,解決好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誰來管”的問題
一是在立法方面,由國務院依據傳染病法等相關法律,出臺具體的行政法規,使國家醫療物資儲備有法可依,規范進行。二是在管理方面,建立由國家衛健委負責,國家應急管理部、發改委等相關國家部委協同的管理體制。國家衛健委牽頭制定醫療物資戰略儲備的具體實施細節,并負責日常管理。三是在運行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國家醫療物資儲備數據庫,形成統一采購、統一調撥、統一配送機制。
布局儲備網點,解決好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設在哪”的問題
一是分級建立醫療物資儲備庫。以國家醫療物資儲備庫為龍頭,地方醫療物資儲備庫為輔助,形成相互銜接的儲備網格。二是合理設立國家醫療物資儲備庫。在全國范圍內設立若干個國家級醫療物資儲備庫,地點要充分考慮人口、交通、醫療資源等多種因素,確保輻射范圍最廣、運輸速度最快、保障人群范圍最大。三是明確國家醫療物資儲備庫的轄區。本轄區內的地方醫療物資儲備庫受其業務指導和監督。
明確儲備范圍,解決好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存什么”的問題
建立儲備、生產雙目錄,確保儲備物資保質保量。一方面,應當結合醫療物資的用途、保質期限、保障區域、人口數量等合理核定國家、地方醫療物資儲備目錄,注意根據醫療物資不同需求量,在品種和數量上作出相應區別,細化儲備清單,長期儲備物資應包括:救治設備,如負壓救護車、呼吸機、人工心肺機、血氣分析儀、供氧裝置等;個人防護用品,如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消毒藥械等,確保疫情暴發時,能拿得出、用得上。儲備目錄和清單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作出調整,做到節約儲備、合理運用。另一方面,建立定點生產企業目錄,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具有較高資質、一定信譽的醫藥企業,定點采購,確保儲備物資的質量安全。
加強儲備保障,解決好國家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錢誰出”的問題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儲備經費供給渠道。一是財政投入。國家醫療物資儲備應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保證充足、穩定的財政撥款。二是社會捐贈。通過各類慈善機構,合法合理使用社會資金購買醫療物質。三是市場運營。及時把握市場動向,在低價位時收購儲備物質,在高價位或接近保質期時部分出售,實現醫療物質的輪換儲備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