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泉山區永安街道黨員群眾踴躍捐款獻愛心
疫情防控 泉山正能量 疫情面前顯大愛
——徐州市泉山區永安街道黨員群眾踴躍捐款獻愛心
——徐州市泉山區永安街道黨員群眾踴躍捐款獻愛心
王媛 陳寶蓉 本刊記者 丁聯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日來,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徐州市泉山區永安街道黨工委堅決響應中央和省市區委的號召,班子成員以身作則,第一時間帶頭捐款。在街道黨工委的號召與帶動下,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最短時間內把黨中央號召傳達給全體黨員群眾,在充分尊重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群體提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愛心捐款服務。一時間,轄區內的廣大黨員群眾紛紛響應,“我也要捐”的呼聲連成一片,成為乍暖還寒之際永安熱土上最動人的畫面。

社區自制的愛心憑證是紀念,也是鼓勵
這些天,在永安街道建南社區,手持“愛心憑證”合影留念成了大家最新流行的“打卡”紀念方式。在建南社區黨委的廣泛動員下,轄區黨員們紛紛行動起來,主動到社區捐款獻愛心。雖然上級部門后續會給大家發放捐款憑證,但看著一個個慷慨捐獻的老黨員們,建南社區董長惠書記不忍讓他們空手而歸,于是便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自制了一份特殊的“愛心憑證”。董書記說,雖然自制的“愛心憑證”不像發票收據具有法律效力,但所承載的“儀式感”很重要。它既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鼓勵激勵,有許多黨員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其他人曬出的“愛心憑證”后前來捐款,更好地調動了大家獻愛心的積極性。

“董奶奶,這是我的壓歲錢,我想捐給武漢的小朋友們。”永安街道小學二年級的張馨文從自己的小錢包里拿出一百元錢遞給董書記。張馨文小朋友的外公郝建民是建南社區的老黨員,這天他正要到社區捐款,小外孫女聽說后便和他一同前往,并主動拿出了自己今年過年剛剛收到的壓歲錢。董書記為祖孫二人發放了“愛心憑證”,一老一小兩代人拿著同樣的愛心憑證合影留念,溫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今年86歲的王希道老人雖已搬家,但組織關系一直還在建南社區。聽說社區號召廣大黨員為疫情捐款,王老專門騎著老年代步車從南郊的二十五里橋趕來。得知老人為了捐款騎了近一個小時的車,社區工作人員既感動又心疼,并為他遞上“愛心憑證”。王老拿著“愛心憑證”很是激動,一直念叨著“太好了,太好了,我得好好收藏起來”,然后專門放到了自己的包里,也不舍得折疊,十分令人動容。

前來捐款的還有一對老黨員夫妻,夫婦二人專門選擇三八婦女節這天來捐款。丈夫劉延祿曾是單位的工會主席,他說希望通過捐款的方式為愛人過一個有意義的婦女節,“愛心憑證”也算是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收到“愛心憑證”的還有來自徐州工程學院的王家倫、夏滿金和張森林三位老教授,他們相約一起來到社區捐款,并為腿腳不便的老同事代捐。他們說年輕時一起工作戰斗,卻很少在一起拍照,這次大家一起拿著“愛心憑證”合影,別有一番紀念意義。
特殊群眾的傾囊相助是善舉,更是大愛
為戰勝疫情慷慨解囊,最動人之處莫過于最單純的初衷和最樸素的情感。永安街道老舊小區眾多,許多轄區居民自身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在疫情的關鍵時刻,這些特殊的家庭和個人卻依然選擇傾囊相助,用自己的善舉彰顯了“情滿泉山·愛在永安”的大愛之情。

北村社區的萬永福今年已經91歲,是一名退休老干部。萬老80多歲的妻子臥病在床,且要靠呼吸機來維持生命,幾十平米的房子里還住著兒子、兒媳和他不滿2歲的曾孫女。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老人仍堅持通過區紅十字會向武漢疫區捐款1萬元,他說:“我年紀大了也幫不上什么忙,只能拿出這1萬塊錢想捐給疫區武漢,還得麻煩你們費心了。”看到老人家的家庭情況,紅十字會的領導本想婉拒,表示會將老人的心意傳代為轉達,但老人仍然堅持,說能幫一點是一點。兒媳張梅芬也被父親的大愛精神所感動,兩口子又跟捐了5000塊錢,讓寒冬的小屋中涌動著陣陣暖意。
永安社區的黨員朱家興身患白血病,但是疾病并沒有消磨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黨的忠誠,在黨中央發起捐款倡議之前,朱家興就在第一時間向社區黨委繳納了300元黨費用于疫情防控。這些天他看到社區在號召黨員捐款,他又再次捐獻了200元。雖然家庭并不富裕,身為主心骨的丈夫還患有重疾,但同樣身為黨員的妻子岳秀菊卻對丈夫的善舉表示全力支持,她說:自己家庭的困難只是小困難,而捐獻愛心是身為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錢雖然不多,仍希望能為抗擊疫情出一份綿薄之力。
兩新企業的踴躍捐款是責任,亦是奉獻
自疫情發生以來,轄區“兩新”黨組織和商會企業也積極響應街道號召,發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扶危濟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紛紛伸出援手,捐助愛心資金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早在疫情初期,徐州水利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便捐款20000元;徐州飛虹網架建設科技有限公司捐款10000元;天力實業集團捐款5000元……
近期,為響應黨中央的最新號召,轄區“兩新”黨組織、徐州中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黨支部書記張劍主動到街道捐出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他表示,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響應黨的號召是應盡的義務,同時作為“兩新”企業,更應該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助力戰“疫”,既給企業員工樹榜樣,也給一線工作者送去溫暖前行的力量。在張劍的帶頭捐款下,中宇建設的黨員們紛紛踴躍捐款,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的初心使命。
積極捐款的“兩新”黨組織中還有紅帽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紅帽子的職工大多都是環衛工人,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們一直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在沒有專業防護的情況下,每日背著裝滿消毒液的噴灑器走遍大街小巷,認真做好轄區每個角落的清掃和消殺工作。紅帽子公司的負責人在送來捐款時說:“雖然錢不多,但是都是黨員們的心意,他們的工資都不高,但仍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捐款金額有30、50、100……街道工作人員每一筆都記得認真而又詳細,因為大家明白,重要的不是金額的多少,而是盡自己最大努力也要幫助抗疫的心。
善心如水,至誠無息。截止到3月11日,永安街道捐款黨員人數已達5380人,黨員捐款金額達32萬余元。除了黨員之外,轄區內的黨外職工、企業員工、普通群眾、社會團體等也紛紛以捐款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大家有的捐款,有的繳大額黨費;有的通過社區街道,有的通過紅十字會;有的現場捐獻,有的線上轉賬;有的捐三十五十,有的捐成千上萬……但不論金額多少、不論方式如何,都是廣大黨員群眾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對抗擊疫情的無私支持,都是對疫區群眾和一線人員的守望相助。在這個特殊的歲末年初,擁有10余萬人的永安大家庭正通過自己的方式釋放著“情滿泉山·愛在永安”的滾滾正能量,相信只要黨群同心、團結奮戰,定能共克時艱、共迎暖春。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