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政策實施情況及問題探討
鐘冬 本刊記者:祝富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儀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化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按照《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采取服務保障舉措,滿足市場主體登記需求,解決市場主體復工復產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主要做法
一是倡導全程網上辦,辦照“不見面”。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預約辦”服務,提供“不見面”審批服務,廣泛宣傳公布網上辦事流程,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全程通過網上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業務,加大推行營業執照免費寄遞、領取電子營業執照等便利化服務。防疫期間做到工作不停,服務不斷,認真安排人員值守,接受電話咨詢、微信在線指導服務,及時解答網上辦照遇到的問題,提高企業登記注冊效率。2月份,儀征市場監管局窗口共辦理企業新設33件,其中全流程網上辦件27件,占比82%,有效減少了群眾跑腿次數和聚集傳染風險。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登記注冊現場窗口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儀征市場監管局窗口按照有關規范做好消殺防護措施,科學合理安排窗口服務時間,對特殊情況必須現場辦理的,進行電話預約,說明注意事項,采取預約登記、錯時辦理、工作人員 AB 角輪值上崗等多種方式,避免出現登記場所人員聚集情況,營造安全衛生的辦事環境。2月份,共有56家企業通過預約登記、錯時辦理方式辦理登記業務。
三是涉及抗疫相關登記,開通綠色通道。針對防疫物資生產、居民生活用品供應、物流等與疫情相關企業的審批事項,儀征市場監管局窗口開通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一對一”服務,即時辦結。如2月7日為了推動揚州眾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快速落實,窗口專門組建了醫療防護器材項目推動群(微信群),主動與企業經辦人對接,通過微信一對一進行申辦指導,高效服務,當日受理、核準、并通過EMS寄出營業執照,助力企業盡快投入生產。2月份以來,窗口已為21家防疫物資生產經營企業辦理設立登記,為36家企業辦理增加抗疫相關經營項目變更登記。
二、存在的問題
1.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多部門信息互聯互認程度較低,“信息壁壘”和“信息孤島”現象仍未能消除。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已成為打造營商環境的短板,成了制約營商環境優化再上一個臺階的瓶頸。由于信息不能有效共享,難以建設實時的、涵蓋企業開辦和注銷、監管信息、稅務信息、財務信息等全方位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難以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難以從源頭上解決重復執法、執法缺位等問題;企業向不同部門重復提報資料的情況就難以改變。
2.部門監管合力有待加強。當前行政審批改革明顯走在了前面,下放行政權限、放開市場準入限制、優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是,事中事后監管改革卻有些滯后,由于監管力量薄弱、監管的技術手段落后、專業性不夠、監管的行業標準不明確以及監管的滯后性等原因,出現了部分權限“放得開,管不住”的現象。
三、相關建議
1.完善信息共享平臺。圍繞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改革需要,以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為目標,在現有電子政務網基礎上,加快推進還未入網的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消除“信息壁壘”和“信息孤島”,構建企業信息、監管信息、信用信息等互聯互通的共享平臺。
2.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完善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加強跨部門聯動響應,構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