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王”,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蠶王”,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記貴州省織金縣茶店鄉龍井村養蠶公司最大股東王旭
王旭,貴州省織金縣茶店鄉龍井村人。二十多年前王旭離開家鄉外出創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拼搏終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錢包漸漸鼓了、日子也變得富裕了”??杉幢闳绱怂麉s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家鄉,那個沒有產業支撐發展的,村民還是依靠種植玉米維持生計的家鄉——龍井村!2016年,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回鄉創業,發展經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進村民們經濟收入多元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讓大家不再過“靠天吃飯”的生活!
2016年,王旭回鄉考察時偶然發現家鄉的氣候非常適合蠶的生長繁殖,隨后便和朋友說了這個發現,幾經商討之后都覺得大有發展空間。于是便在安龍縣租了兩千畝土地種桑養蠶,逐漸步入正軌并打開了市場。之后便開始計劃回龍井村建立種桑養蠶基地,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于是他便注冊成立了貴州江凝興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與西南大學、廣西蠶業研究所、貴州省農科院蠶業辣椒所、浙江嘉興絲綢集團、廣西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桂合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和絲綢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還邀了請公司其他三個股東一起回到龍井村計劃該項目的啟動。

作為龍井村人,王旭認為要為家鄉的發展考慮周全。因為種桑養蠶還需考慮土質海拔適應度。所以王旭把首批養蠶基地選在了熊家場白馬村。預先投資500萬元作為第一個織金種桑養蠶基地。王旭說這是預先實驗土質海拔合不合適養蠶,如果成功就回龍井村,如果失敗就算了?;侍觳回撚行娜?,經過技術上細心的培養,第一季種出的桑和養出的蠶都非常不錯。這個良好的結果給王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于是他就著手回龍井村開始帶領鄉親父老發展養蠶產業。為了保險起見,王旭還咨詢了各方面的專家,還邀請專家到村里面進行土壤和海拔的檢測看是否適合種桑養蠶。經過專家檢測龍井村的土質海拔非常適合種桑養蠶。

2017年,王旭回到家鄉過春節,找了一些有想法的鄉親們討論在家鄉種桑養蠶,來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發展。簡單介紹了每畝地可以種5千株桑樹,可收桑葉5千斤至7千斤,17斤桑葉養出的蠶能收一公斤生繭,一畝地的葉養出的蠶可以收350公斤左右,按當時市場價格在20元一斤。每畝收益可以達到7000元左右的毛收入,比種玉米劃算得多。還請了村長張從高和村里的幾個村民到白馬村進行考察?;氐酱謇镎业酱逯魅沃砼私B文討論怎么發展怎么運作。計劃預計第一期的發展啟動費用300-500萬元,流轉1000畝土地種植桑樹,25畝土地修建大蠶養殖房三棟,收葉大棚一棟、收繭大棚一棟、辦公用房一棟、蓄水池烘繭房,以及其他需要用的建筑及修路硬化場地。王旭、潘紹文、朱枝貴等合伙人一起出資,王旭也引進了技術上和運營管理人才來幫助。之后,王旭招集父老鄉親們開了第一次群眾大會,江凝公司的王錚、江諶、張修敏等參加會議作為技術指導和運營策劃。王旭還在會上向父老鄉親保證,各家自己種出的桑葉保證0.5元一斤回收,養出的繭保證不低余19元一斤回收。到有了王旭的這句話,鄉親們就下定決心要把種桑養蠶產業做到最好。

經過王旭的多方努力,種桑養蠶的項目成功地在家鄉龍井村啟動了。王旭還邀請了江凝公司的王錚、江湛、張修敏注入了資金入股,也作技術指導和運營管理。同時也邀請了潘彬、劉澤宏,王成等同志注入資金入股。還向織金供電派駐本村的第一書記呂榮立下了軍令狀,承諾該項目若無人投資自己也要想盡辦法把它做起來!

種桑養蠶從啟動至今已有兩年多,2019年種桑養殖蠶給家鄉的就業人員帶100萬元左右的收入??吹竭@樣的效果很開心,王旭說他的計劃是把該種桑養蠶項目做成產業鏈,后期準備生產桑酒、桑茶、建繅絲廠,繅絲、生絲加工、絲綢加工、絲綿加工等,成了名副其實的“蠶王”。

王旭就像蠶一樣用樸實勤勞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著力帶領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的夢想,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的行動中去,為家鄉、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贏得了家鄉父老的廣泛贊譽,成為了新時代勞動人民學習的榜樣和典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