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
——南京市市場監管人以“三強”硬措施擔使命
寧市軒 本刊記者:祝富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禁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執行省市兩級的部署要求,守好長江流域全面禁漁的“市場銷售關”,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生產企業無加工、線上線下無銷售、餐飲單位無供應、所有環節無廣告”為目標,聞令而動、敢于擔當、主動作為,把市場作為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的主陣地,建立健全專項組織,周密計劃部署安排,積極營造濃厚氛圍,有力推動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在南京市市場監管領域落地落實。
健全組織強內核
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核心和根本保證。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把長江禁漁作為當前壓倒性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從健全組織、加強領導抓起。成立工作專班。第一時間成立由市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局相關業務條線分管局領導任副組長的工作專班。按照“強化從源頭到餐桌全鏈條聯合執法監管”的要求,緊貼崗位職責,設置了“市場監管、執法檢查、準入信用、信息宣傳、網絡廣告”5個工作小組。設立專項辦公室,統籌全局力量,抽調精干人員,展開集中辦公,收集匯總數據,督導案件查辦,協調推進禁漁市場銷售監管措施制度有效落實。細化責任清單。明確5個工作小組、17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列出7名分管領導41項工作職責清單,進一步健全體系、細化分工、壓實責任,確保禁漁市場銷售環節的監管工作環環有人把、事事有人管。建立工作規范。加強信息共享,按照“打通、貫通、融通”的思路,建立“全面禁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信息報送制度,指定聯絡員,每日統計匯總有關信息,梳理形成工作簡報。注重協作打整體戰,充分發揮監管檢查、廣告監測、電商監管、投訴舉報和執法稽查的綜合作用,縮短“線索發現、問題移交、案件查處”周期,從重從快打擊銷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違法違規行為。
周密部署強擔當
任務明、責任清是抓好工作落實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支撐。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市委市政府和省局有關要求,采取視頻會議、現場發動等形式,組織層層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監管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動員全市系統集中時間、整合力量,全力打好禁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攻堅戰。部署“八項任務”。按照體系化監管和體系化治理的思路,根據市場監管職能和規律,重點部署了“宣傳教育、登記準入、監督檢查、網絡監管、廣告監管、違法查處、信息公示、暢通舉報”8個方面任務,實行市場銷售全鏈條監管,達成標本兼治的目的。安排“三個階段”。按照全年分階段、階段有重點的要求,計劃區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前期準備階段,重點是摸排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底數,加強宣傳引導,深入動員部署,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問題查處階段,重點是強化電商平臺監管,加大對水產制品生產企業、農(集)貿市場、水產批發市場、商場超市和餐飲服務等市場主體的監督檢查,全面打擊市場銷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違法行為,徹底斬斷市場銷售產業鏈,把好市場銷售的“最后關口”。鞏固提升階段,重點是建立健全長效管理的制度機制,推動并實現長江“十年禁漁”常態化落實。明確“三項要求”。落實責任分工,市、區兩級建立健全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領導機構和推進機制,細化工作方案和對策措施,履行屬地責任,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加強溝通協作,對外搞好與其他行政部門的合作聯動,對內注重發揮各職能條線作用,形成監管最大合力。強化技術運用,依托現有的市場監管信息平臺,運用監管信息數據,提高市場監管效能。
宣傳引導強氛圍
發動群眾,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是抓好工作的方法路線和重要法寶。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加大宣傳力度。截至7月7日,已在全市交通路口、商貿市場等顯著位置懸掛橫幅標語5500余個、發布政務信息58條、組織新聞報道120余篇次,有力的營造“保護長江生態、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的濃厚氛圍。解讀政策凝共識。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發出“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倡議書,解讀長江禁漁的政策規定,讓廣大市民切實認識到“實現長江流域全面禁漁,讓長江休養生息,關乎著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后代永續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增強廣大群眾不買不食長江魚的自覺性和保護長江生態的責任感。發動群眾成合力。在抓好市場銷售監管的同時,發揮12315投訴舉報平臺作用,公布舉報熱線,鼓勵廣大市民舉報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參與長江生態保護重大工程,組織工作人員及時受理涉及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交易線索,形成治理合力。積極行動強震懾。發布廣告提醒告誡書,以農(集)貿市場、水產品批發市場、電商平臺、餐飲服務單位等為主要對象,采取專項檢查、夜查、“四不兩直”式檢查等方式,加大督查檢查力度。截至7月7日,全市累計出動檢查人員6700余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4000余家次,檢查網絡經營者800余家次,整改店招、菜單、標簽293處,構建了打擊銷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的高壓態勢,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