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踐行服務初心 勇立改革潮頭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踐行服務初心 勇立改革潮頭
——記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趙金林
何峰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位于美麗的海濱城市,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深入實施“服務立社、經營興社、項目強社、聯合合作”的發展戰略,堅持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堅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則,以黨建為統領,以改革為主線,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全面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了青島市乃至全省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標桿,而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的蛻變不能不提起的一個人那就是現任西海岸新區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趙金林。

趙金林,山東黃島區人,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5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青島西海岸供銷聯合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5年1月,經組織安排,趙金林同志接任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成為新時代下新區供銷社的“領頭雁”。當時的供銷社在經歷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沖擊后,干部職工青黃不接,經營網絡千瘡百孔,是國資辦下屬的二級黨委,在整個西海岸新區名不見經傳。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他冷靜思考,結合20多年在供銷社的工作經驗,向黨委會提出了注冊成立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走集團化發展的路子。將經營狀況良好,有發展潛力的社屬企業納入集團,抱團發展。就在籌備成立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的過程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這個文件的出臺,猶如一聲春雷,驚醒了沉寂多年的供銷社。為供銷社怎么改革,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雙線運營體制的提出印證了他提出的走集團化發展的改革思路是正確的。
銳意改革謀破局

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成立之后,趙金林將實干、創新、擔當視為企業的生命,認為深化改革是一場從思想觀念到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隨著省、市兩級《關于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的下發,他拿著這三個改革文件,奔走于新區工委、管委和相關職能部門之間,并牽頭起草了黃島區《關于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爭取依據。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12月,新區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委的隸屬關系由區國資辦黨委管理調整為區委管理,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直屬區政府管理;供銷集團作為區直企業,按照企業化運行。隨著管理體制的理順,供銷社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市場化程度更加高效,實體性經營合作組織的屬性逐步清晰。

定下了盤子,還要謀劃出經營思路。為此,趙金林帶領相關企業的負責人走出去深入考察調研,借鑒全國范圍內改革相對成功的供銷社的經驗做法。通過調研,他結合新區供銷社的發展實際向黨委會提出了“集團一張網,全社一盤棋”的經營思路和“服務立社、經營興社、項目強社、聯合合作”的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區供銷社管理制度匯編》,30多項管理制度納入其中,實現了以制度管理的長效機制;探索實施了風險評估預警機制,設立風險評估委員會和風險評審委員會,對聯社的重大決策事項進行事前評估,進一步防范和化解決策風險;先后接管了商業、物資兩個老系統和兩家鹽業公司,初步構建起了連接城鄉、覆蓋全區、服務全局的大流通格局。拉起了促進新區供銷社改革發展“四梁八柱”的框架結構。
謀定后動出實招
找到了破局的突破口,撐開局面趙金林也有想法。他認為,農資經營是供銷社實現為農服務的基礎。但在改革之初,供銷社農資經營內部機制混亂,內耗嚴重,在新區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30%。為此,他挑起了綠洲農資油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利用成品油經營的利潤,提出三年內讓利500萬塑造“供銷社農資”品牌的經營策略,在他的帶領下,供銷社系統搭建了區、鎮、村三級為農服務綜合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技術和服務引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過三年的努力,供銷社農資在新區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以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還把“雙低”農藥配送、高毒農藥儲備、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回收等工作全部交給了供銷社。目前,已經實現年銷售各類農資9萬噸,配送雙低農藥1200噸,開展測土配方12萬畝,年實現智能配肥4000噸,統防統治36萬畝。

促進“農產品進城、日用品下鄉”是供銷社的老傳統。為做好農產品這篇文章,趙金林向黨委會提出構建農產品全產業鏈經營服務體系的理念,培植壯大薈澤農產品公司,建立了貫通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環節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在他的帶領下,供銷社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建設了10000畝標準化農產品種植基地,發展了5.4萬畝訂單種植農業,夯實了生產環節。帶動了貧困村集體增收500多萬元,帶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一年內,讓昔日的省級貧困村成為了當地的經濟富裕村;建設了青島益農農產品速凍出口加工項目,引進了全渠道中餐工業化生產加工基地項目,夯實了加工環節;建設了占地28000平方米的物流產業園,涵蓋冷藏保鮮、倉儲運輸、豆制品加工、中央廚房、產品分揀配送等功能,建設了貴州安順、甘肅隴南、菏澤定陶三地的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建設青島地區品類齊全的消殺物資展銷交易中心以及軍供產品展銷中心。形成了年配送各類生鮮蔬菜、禽蛋、肉類等30萬噸,年產豆制品1.1萬噸的規模。參股39%建設了中國供銷北方國際智慧物流港項目,夯實了儲存流通環節;按照“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理念,積極開展農超農企對接和軍供對接業務,建設了100處放心農產品社區銷售終端,做寬了銷售環節。通過構建農產品全產業鏈經營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實現了優化升級,農民實現了穩定增收。 為補齊日用品經營的短板,趙金林以“開放辦社”的思路,著力拓展供銷社的日用品經營網絡,目前已經達到了3000多家。在鞏固提升成品油、煤炭、黃金珠寶等傳統業務經營的同時,他又主導開拓布局新型業務領域。在較短的時間里,電商運營的覆蓋面逐步拓寬,微信社群營銷初具規模;“智慧化”、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為黨和政府分憂、替天下兒女盡孝”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金融押運、安保和貴重物品保管業務逐漸成型;農業科技應用風生水起。
善抓機遇見實效
作為“領頭雁”,趙金林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捕捉發展機遇。2017年,他獲得了中國農業銀行要處置價值10.36億元的資產包的信息,其中就有新區供銷社3億多元的抵押資產。他立即向黨委會建議,必須集全系統之力拿下資產包,否則,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成果將會因債務而舉步維艱。在他的帶領下,全系統聞風而動,一方面極力爭取工委、管委的支持,一方面與競爭者談判,經過不懈努力,新區供銷社最終以5200萬元購得了資產包,成功甩掉了債務包袱,使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的改革得以輕裝前行。他還緊緊把握住青島西海岸新區承擔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機遇,洽談引進碳纖維孵化基地項目進行碳纖維技術的孵化研究。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洽談引進氣霧栽培立體農業技術。他始終秉承為農服務的理念,而項目建設壯大綜合實力則是實現為農服務的根本保障。
在趙金林的帶領下,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2019年全系統實現銷售額28.3億元,利稅5179萬元,比2015年改革之初分別增加了18.23億元和4412萬元。職工年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3.1萬元,增長率達48%。成為了全國先進集體;成為了全國供銷社系統百強縣級社;成為了省級文明單位;成為了山東省首批省級扶貧龍頭企業;連續4年在青島市供銷社綜合考核中被評為特等獎。每年,全國100多家供銷社前來考察借鑒新區供銷社的改革經驗,省級供銷社就有10多家。2019年上半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監事會等相關領導在調研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時充分肯定了新區供銷社的改革舉措。認為以趙金林同志為班長的新區供銷人在綜合改革中方向準、步子穩、工作實、機制活、措施細,體現出了供銷社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和敢作為、善作為的擔當精神。
2018年以來,趙金林被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山東省公務員局給予記二等功;被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大眾報業集團經濟導報評為“山東省服務縣城發展先進個人”,被評為青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被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授予新區成立五周年“突出貢獻人物”稱號,并記三等功;被新區工委表彰為新區擔當作為好干部和優秀黨務工作者;被評為西海岸新區勞動模范和優秀區人大代表。面對成績,他說,現在新區供銷社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今年,趙金林又為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社和自己定下了“省內當龍頭,全國創一流”推進西海岸新區供銷社高質量發展的奮斗目標。在他的帶領下,新區供銷人滿懷激情,向著既定的目標砥礪前行。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