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區市場監管局:酷暑下的食品安全我們來保障
食品安全導刊南京訊(通訊員 甘樹偉 吳賽玉 本刊記者 祝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農貿市場怎么更好監管?9月2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組織的“高溫下的市場監人”主題報道組,走進了南京市建鄴區的農貿市場、部分餐飲企業實地感受基層市場監管人的日常工作,看他們如何管好農貿市場、巡查餐飲企業、長江禁捕行動開展以來是怎樣宣傳執法?
南京市建鄴區市場監管局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積極落實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南京市建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疫情防控、長江禁漁、食品安全等重點,把日常監管工作與落實“六穩六保”緊密相結合,扎扎實實補齊短板、鞏固優勢,著力服務民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農貿市場監管好了,百姓“菜籃子”更安全
一走進好鄰里農貿市場,記者感受到的不是空氣污濁、地面臟亂而是干凈整潔的地面、一排排整齊的攤位、明碼標價的菜品……。每天早上不到8點,建鄴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就已經趕到農貿市場開展工作。
建鄴區市場監管局沙洲分局于林告訴記者:“轄區共有8家農貿市場,和百姓的生活密切聯系,這也是民生的重點核心。為提升農貿市場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營造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區局對農貿市場開展了全方位的整改提升工作。夏季悶熱,他們對場內經營戶證照、索票索證、食品安全、環境衛生、消費維權、文明宣傳等逐一進行檢查。督促管理方加強場內保潔,對占道、溢攤情況現場予以整改。一線執法人員一天走下來要2萬步,汗水濕透了制服,他們卻渾然不覺。對于發現的問題,他們要求市場管理方逐一整改,確保無死角、無盲區。”
精準服務指導餐飲經營單位筑牢食品安全“防護墻”
下午 2 點,記者跟隨執法人員突擊檢查了老鄉雞餐飲店、譚鴨血火鍋店等店鋪,進門戴口罩、測體溫一項都不少,店堂里食客滿座、后廚整潔干凈,服務人員白帽、手套、口罩,地面也很正整潔干爽。
執法人員還重點開展了 " 光盤行動 " 和 " 長江禁漁 " 宣傳工作。嚴禁店家以 " 長江 "、" 野生 " 等菜單、店招字樣或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現場,執法人員督促餐飲單位要進一步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查驗制度,嚴格禁止餐飲單位在餐飲場所內養殖、采購、烹制、銷售“長江魚鮮”產品。嚴禁以“長江”、“野生”等菜單、店招字樣或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建鄴區市場監管局興隆分局王新緒局長:“為了更好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疫情以來,區局精準服務指導餐飲經營單位,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眼下正值高溫時節,食品安全重于泰山,來不得半點馬虎。一線監管人員為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每日堅持對各類餐飲企業開展不間斷日查夜巡,嚴格落實各項食品安全規范要求,提高餐飲服務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打響了餐飲市場安全“保衛戰”。同時,全面落實中央“長江禁漁”各項工作要求,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區局除了持續督促商家做好各項疫情防控舉措外,還積極開展江鮮禁售專項整治。”
建鄴區市場監管局還制作“十年禁漁 方才有魚”“保護長江全面禁漁”等3種招貼畫合計4500張,覆蓋張貼于全區各類餐飲企業店面。分組巡查餐飲單位店堂廣告和菜品菜單信息,并依據廣告宣傳、食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要求,督促市場主體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查驗制度,嚴格禁止餐飲單位在餐飲場所內養殖、采購、烹制、銷售“長江魚鮮”產品。嚴禁以“長江”、“野生”等菜單、店招字樣或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2020年6月底以來,建鄴區市場監管局日均出動執法人員150人次(其中,夜巡日均出動30人次),檢查農貿市場、餐飲單位等各類經營主體2061家次,結合餐飲行業特點,對近30家單位店招、標簽、菜單中存在的40多處涉及江鮮等內容的字樣及菜品現場采取了消除字樣、停止銷售、責令下架等相關即時整改措施。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崔愛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