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北郭鄉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作物 著力打造農業旅游品牌
本刊記者 王玉東 胡加璽
北郭鄉位于武陟縣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該鄉地處黃河、沁河交匯處,境內兩河呈環抱之勢。清朝康熙年間,詩人牛自新描述沁河口風光為“兩岸綠楊環沁水,一園芳草蔚黃河”,以此奠定了該鄉悠久、豐厚的黃沁歷史文化。
近來年,北郭鄉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步伐,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作物,在助推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著力打造該鄉的農業旅游品牌戰略。
原崗村是一個林果種植專業村,是焦作地區久負盛名的桃、梨種植基地。2007年,該村的無公害桃被列為省農業標準化示范推廣實施項目。于2008年發展起來的六千畝百姓梨園,為北郭鄉再添一道靚麗的農業風光畫卷。
百姓梨園是原崗村村民原長興于2008年,也是北郭鄉響應武陟縣委政府號召正在開展的三變五合土地流轉項目,打造北郭鄉的產業扶貧基地之一。目前,原崗村的百姓梨園已發展為約六千畝的梨園基地,基地內有紅啤梨、黃冠、元黃、玉露香、晚秋、晚繡等十多個梨果品種,極大地滿足了群眾吃梨的營養和對品種的追求。
如今,站在數千畝梨園基地內,放眼望去皆是綠的樹、白的梨。采摘季節時,紅啤梨的紅、黃冠梨的黃,成了點綴梨園的最美風景。在這個梨園內,還有一個好處去,那便是觀景臺。梨園內一條筆直的柏油路,使采摘工作和游人進入更加便利;以路為中直線,梨園被分為兩半。在每一半的間隔處,都設著一些觀景臺,約8個。這些觀景臺以防腐木搭就,有稠密的沙織臺頂、以竹簾遮蔽,頗具風情。
?

梨花待開時,躲在梨園觀景臺內,切實感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景,美哉,壯哉!
當初,創建百姓梨園時,也并非一帆風順。
北郭鄉副書記張參軍說,北郭鄉村民世代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對于大面積種植桃、梨等農業經濟作物,他們抱的信心并不高。所以當落實大面積土地流轉時,村民們還是出現了思想顧慮。
而對于種梨到底能不能賺錢?老板原長興心里也沒底。
原長興以前是搞煤炭運輸的,莊稼人出身在的他,對于農業種植并不在行。但在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的大環境下,原長興想到了農業種植的可持續性發展。經過考察后,他下了決心要大面積發展梨果種植。

規劃已出,藍圖初展。在北郭鄉鄉政府的幫助下,北郭鄉上萬畝土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出來,梨園開始購苗栽種,至此,千畝桃園、萬畝梨園風光初現。
地是百姓的,梨也是百姓的,為了帶動村民種植的積極性,北郭鄉原崗村的這片梨園,被命名為百姓梨園。
梨是已個小產業,要想將其做大,便要將眼光放長。在百姓梨園規劃之初,北郭鄉人民政府接著規劃了梨園的田間路。隨后縣里打造的農村“四好公路”,從梨園門前穿過。如今,百姓梨園的大門前,是一條筆直寬闊的王園線,北郭鄉人民政府又借助王園線四好農村路兩側的生態廊道建設已流轉土地3000畝,種植銀杏、楸樹等生態林2800畝,發展鄭蜜葡萄園、李子園、石榴園、草莓園等小雜果種植500畝。秋季計劃依托萬畝梨園和千畝桃園再流轉土地兩萬畝,進一步擴大規模,建成黃河沿岸豫北最大、最具特色、最具網紅人氣的農業休閑觀光產業帶。
依靠這兒縱橫交錯的“四好公路”,為附近的桃、梨園發展運輸開了“直通車”。
種梨是個技術活,要想將梨賣好,不僅要種得好看,還要種得好吃。為此,北郭鄉鄉政府聘請了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專家,前來為百姓梨園指導科學種植技術。如今,百姓梨園從掛果期后的不懂種植技術,不懂儲存技術后的虧損狀態,發展為訂單式采購,休閑式采摘。
產業只是紐帶,發展才是目的。為了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來采摘、觀光,北郭鄉鄉政府與梨、桃園主結合,以農村“四好公路”發展為契機,以“電商銷售”+“網紅帶貨”模式,幫助業主開辟線上銷售渠道,在提升效益的同時,打響了農業休閑觀光游的鄉村旅游品牌戰略。

有發展就有帶動。如今北郭鄉桃、梨農業產業的發展,不僅激活了農民致富的積極性,也有力地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村民們不出家門進行桃、梨果子的采摘,點貨裝箱,搬運果實等工作,他們做著甜蜜的果實事業,臉上樂開了花。
如今,梨園主“不愁賣梨”;桃園主“不愁賣桃”。
采摘季已開始,桃、梨園內人頭攢動,游人如織,在園內采些桃、梨,賞賞附近的荷花,成了附近十里八鄉,乃至鄭州人們的又一休閑旅游模式。

桃、梨,賞賞附近的荷花,成了附近十里八鄉,乃至鄭州人們的又一休閑旅游模式。

近年來,武陟縣北郭鄉大力發展林果事業,推廣特色林果業種植,大力發展水果“甜蜜產業”。如今,北郭鄉桃李遍地,瓜果飄香。北郭鄉千畝桃園、萬畝梨園的畫卷已經展開,站在百姓梨園大門外最大的觀景臺內,展目四望,萬葉皆綠。如到梨花、桃花盛開時,站在古木生輝,雕梁畫棟的觀景臺上遙望四野,綠意與花香環抱著您,您會有一番怎樣的感想呢?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