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有溫度 幫扶更貼心!南京溧水區市場監管局扶持小餐飲側記
食品安全導刊南京訊(通訊員 何數華 本刊記者 祝富)9月23日:擺放整齊的新餐桌、粉刷得潔白的墻壁、修葺一新的地面和吊頂……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集鎮“白馬小吃”店改造后高顏值迎客。臨近中午,店主譚廣云正在忙著切菜、炒菜,不亦樂乎。“自從店里改造后,生意好多了,客流量是原來的兩倍多,客人對店內環境贊不絕口,這都多虧了你們的幫助。”談到店里的變化,譚廣云對溧水區市場監管局白馬分局連聲道謝。
原來:環境差、收入低,生活難維持
然而一個月前,“白馬小吃”店卻是另一番情形。“那時一進來就發現操作間的頂棚銹跡斑駁,下雨天甚至還漏水,地面也不干凈,原材料、設備等擺放混亂,就餐區的餐桌、椅子也已經破舊。”白馬分局工作人員趙振新說,在檢查中看到了店面環境確實臟亂差,食品安全存在較大風險。
當天檢查結束后,趙振新立即向白馬分局分局長戚成軍作了匯報,引起了分局的高度重視,“戚局長多次主動上門與店主談心,詳細了解她家庭情況、經營情況,勸說她改善經營環境,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流。”
經過了解,今年57歲的譚廣云當初開設這家小吃店也不容易。2011年,其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兒子身患疾病,公婆也已經80多歲,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不僅需要掙錢養家,還要照顧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
突發的變故使得原來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經過深思熟慮,她最終鼓起勇氣,在集鎮上租了一間門面房,希望憑借自己的雙手撐起整個家庭。然而資金有限,小店的環境受到限制,經營也一直沒有起色,如今小店已經開了好幾年了,一天純收入才一百多元,只能勉強維持成本開支,生活比較困難。
現在:真心幫、貼心助,小吃店找到新“出路”
得知譚廣云家的真實情況以后,戚成軍和趙振新內心不能平靜,再也坐不住了。“作為一名市場監管干部、一名老黨員,解決群眾所憂所困,滿足他們所期所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戚成軍這樣想著,并帶隊實地走訪慰問了她的家人,送上慰問金,同時主動作為,決定幫小吃店找“出路”。
說干就干,首要問題就是改善小吃店的經營環境。為此,他一方面迅速聯系溧水區民營經濟協會和白馬鎮的民營企業,希望他們伸出援手,幫她緩解困難;另一方面號召白馬分局的工作人員出資出力改造小吃店。區民營經濟協會以及南京中亮、江蘇凱泉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兩家民營企業第一時間捐款,很快改造的資金就落實了。戚成軍又忙著聯系裝修公司,想著如何優化小吃店的布局、張羅著購買新的桌椅和設備……從了解情況到出新進場施工,中間只花了幾天的時間。為了加快改造進程,他還帶著分局的同事們一起幫著粉刷墻壁。
如今,改造后,店內房頂、墻、地等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加工經營環境有了較大提升,加工貯存、“三防”措施、清洗消毒設備基本齊全,硬件環境顯著改善。
看到出新后的小店,譚廣云心里樂開了花:“裝修后的環境好了,生活和經營的信心也足了。戚局長經常過來了解情況,還給我介紹了十幾筆生意,現在收入比改造之前好多了,營業額是之前的兩倍多,最好的時候一天將近600元。”
看到譚廣云綻開的笑臉,經營日益興隆的小店,白馬分局每位工作人員也感到滿足和欣慰。對于這一次幫扶,戚成軍很淡然:“這沒什么,我們是監管者,也是服務員,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讓監管有溫度,讓服務更貼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崔愛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