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在京舉辦

    2020-10-10 17:06:5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9月24-25日,第二屆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委員會食品學組主辦,旨在幫助相關單位正確把握新形勢下我國食品微生物標準體系的發展趨勢,了解基礎標準、過程標準研究進展,示范過程控制中如何進行微生物危害識別、風險分析、技術應用和措施改進,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的適用性和質量控制水平。

    本次大會圍繞食品微生物限量標準制修訂進展、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及應用、食品生產過程中微生物控制等相關議題,邀請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相關專業委員會、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及檢測機構的微生物專家做大會主題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監管部門、食品企業、檢驗檢測等單位的專業人員和微生物檢測儀器與試劑參展商4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大會期間,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委員會食品學組召開年度工作會議,聚焦“食品學組未來發展方向和工作計劃”,就參與微生物標準跟蹤評價、推動相關標準和技術培訓走進企業、開展檢測技術方法研究、應用與評價等內容進行研討,食品學組將致力于將前沿理念與技術真正地落到實處,科學引導和助力推動微生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會開幕
    24日上午,大會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郭云昌主持,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研究員張志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分別致辭。

    張志強在致辭中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這對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和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我們應進一步完善食品微生物標準,推動全基因組測序等新技術的應用,做好標準的跟蹤評價,提升全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劉秀梅指出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從注重終產品檢測轉變為注重過程控制,多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的委員的參加和報告,將為大會帶來更多重要的資訊,注入更多堅實的力量,將會更好地幫助企業提高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危害識別、風險分析、技術應用和措施改進能力,提高相關實驗室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水平。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的報告題目為《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的制訂與需要探討的問題》,他詳細介紹了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訂的依據和新一屆委員會的工作程序及要求,強調標準從立項、計劃項目的組織實施、兩次專業委員會審查、公開征求意見、技術總師會議審查等層層把關才能得以批準與發布,目的就是為了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強化食品安全標準的深度和可執行性,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風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副院長兼總工陳穎研究員的報告題目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溯源》,她闡述了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溯源的意義,對不同分型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并介紹了分型技術在食品安全中的實際應用。根據細菌的生化或基因特征,分析不同來源菌株間的親緣關系,明確其傳播途徑,對細菌性疾病暴發追蹤溯源及預防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合理的分型方法是有效分型的核心,準確的數據分析是分型應用的關鍵,標準化的操作規程能夠促進分型的實施。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謀通博士的報告題目為《我國食源性單增李斯特菌遺傳多樣性研究及其數據庫構建》,報告聚焦我國食源性單增李斯特菌遺傳多樣性、存在的問題、風險識別研究、科學大數據庫的構建,以及未來工作設想5個方面進行闡述,重點介紹了我國食源性單增李斯特菌菌種資源庫和風險識別數據庫的建設情況,為我國食源性單增李斯特菌快速檢測、致病機制、風險預警和防控技術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24日下午的會議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楊瑞馥主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樊永祥博士的報告題目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工作進展》,他概述了“十三五”以來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詳細介紹了第二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的組織構架圖及2020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公開征求意見以及待發布實施標準的情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郭云昌博士的演講題目為《我國食品中微生物指標及其限量設置現狀與發展趨勢》,他介紹了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微生物指標及其限量設置的現狀,重點講解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的修訂進展,并對我國食品中微生物標準的發展趨勢提出建議。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研究員崔生輝博士的報告題目為《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訂進展》,他通過比較散裝食品與預包裝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風險的不同,指出散裝即食食品更易在制作、銷售過程中通過器具、加工人員等環節污染致病菌,由于缺乏相關標準,致使該類食品成了監管的盲區,我國急需制訂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有助于規范食品衛生監管,推動相關行業改進食品生產工藝,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家庭接觸致病微生物的風險。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盧行安博士的報告題目為《食品微生物實驗室的標準化——國家標準GB/T 27025-2019的實際應用》。檢測實驗室的管理體系認可準則即國家標準GB/T 27025-201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于2019年正式發布, 盧博士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尤其是微生物實驗室的實例生動地講解了如何將該認可準則與實驗室的具體運作有機結合起來,規范管理,保證產品服務質量,幫助參會者了解和掌握了該國家標準的主要宗旨。

    25日上午的會議由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曾靜研究員主持。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測檢驗中心主任廖興廣主任技師的報告題目為《實驗室生物安全和廢棄物處置》,他結合《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年版)講解了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管理、標本的采集與運輸、實驗室的設立與管理、實驗活動的開展、實驗室污染控制、菌株和標本的保存/保藏、實驗室廢物處置等與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的各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具體措施。

    3M中國有限公司資深技術應用工程師霍建偉博士的報告題目為《3M分子檢測平臺的新技術》,他以致病菌檢測方法的發展為切入點,針對致病菌檢測系統存在準確性高、快速出結果、使用簡單、性價比高等工作需求,詳細介紹了3M自主研發的分子檢測系統——MDS方法技術的原理、應用、操作流程,以及獲得的國內外方法認證匯總等,致力于提升行業分子檢測技術水平。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金霞教授級高工的報告題目為《微生物檢測用標準菌株管理法規解讀與應用實踐》,她介紹了標準菌株相關概念、管理要求與作用,重點講解了實驗室應如何建立科學管理標準菌株的體系文件,及怎樣操作和保藏標準菌株,讓參會者了解標準菌株、儲備標準菌株、工作菌株及商業派生菌株等概念的聯系與區別,掌握標準菌株的規范管理要求。

    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診斷部產品專家祝坤的報告題目為《MALDI Biotyper在食品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進展》,她介紹了微生物質譜鑒定技術在臨床醫學微生物檢測、食品和化妝品中致病菌檢測、動物源性致病菌檢測、植物病原細菌和真菌檢測等領域中的應用現狀,布魯克的MALDI Biotyper作為一種快速低成本的微生物鑒定方法,已在全球食品安全機構、食品企業和食品檢測機構中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食品檢測實驗室的效率,縮短了食品企業的質控周期。

    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呂敬章研究員的報告題目為《沙門氏菌檢驗標準的比較與國標修訂的思路》。該報告比較了ISO 6579.1:2017、BAM salmonella以及GB 4789.4-2016等沙門氏菌檢驗標準技術路線的特點,結合國外沙門氏菌檢驗方法的新趨勢,介紹了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沙門氏菌檢驗的修訂思路及標準驗證工作的進展情況。

    25日下午的會議由伊利集團創新中心高級科學家裴曉燕博士主持。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馬群飛主任技師的報告題目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指示菌檢驗方法應用現狀》,他詳細介紹了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常用指示菌指標、相關檢驗方法,結合標準實際應用情況討論了檢驗方法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微生物實驗室為保證滿足質量控制要求而應采取的對策。

    美正集團微生物行業研發總監/技術專家劉磊的報告題目為《PCR技術在沙門氏菌分型鑒定中的應用》,他介紹了沙門氏菌血清分型方法,分析了經典分型方法與分子分型方法的優劣,聚焦于熒光定量PCR技術在沙門氏菌血清分型鑒定中的應用,提出美正集團的MicroFast®血清分型系列產品具有檢測快速、結果精準、操作簡單、自動判讀、安全可控的優勢,可提升相關人員的檢驗檢測工作水平。

    伊利集團創新中心高級科學家裴曉燕博士的報告題目為《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測》。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監控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驗證或評估目標微生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確保整個食品質量和安全體系持續改進的工具。她從食品生產環境中微生物監測和過程產品中微生物監測兩個方面進行介紹,闡述了食品加工過程微生物監控的科學程序和實踐經驗。

    優合集團海外事務部總經理、研究院院長楊彬彬的報告題目為《進口冷鏈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他從我國的國家準入、工廠準入、出口商備案、衛生證書、檢疫審批等方面剖析了我國進口食品監管體系的嚴密性,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影響,闡述了在沒有證據表明冷鏈食品能傳播新冠病毒的情況下,本著“人民至上、預防在先”的原則,所應采取的具體防控策略。

    第二屆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圓滿閉幕,我們明年再會!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 微生物 標準 技術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