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實施增減掛鉤 助力脫貧攻堅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實施增減掛鉤 助力脫貧攻堅
本刊記者 葉朝輝
湖南省江華縣積極利用國土資規、政策機遇,以實施增減掛鉤項目為抓手,推進“空心村”治理。三年來,共拆舊復墾農村閑置建設用地1萬余畝,流轉交易農用地1789余畝,實現交易收益全部反哺美麗鄉村建設,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該縣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推進“空心村”治理工作走在湖南省前列、位居永州市第一,成功經驗在湖南省得到推介。

以往,因規劃滯后、建新不拆舊等原因而導致的“空心村”現象已成為江華農村建設的一大難題。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莊外圍占用大量優質土地,而村莊內卻存在大量的空閑宅基地和閑置土地,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既不利于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又不利于村容村貌改善。
忽如一夜春風至。
江華縣自然資源局利用國家對貧困縣扶貧項目用地指標傾斜的利好政策,積極爭取和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對全縣農村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地質災害等搬遷戶的拆舊區宅基地進行土地整理和復墾,實施四年計劃行動,拆舊復墾“空心村”“空心房”等農村閑置建設用地2萬余畝。

江華縣自然資源魏局長介紹說“增減掛鉤項目的目的,就是鼓勵農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通過復墾增加耕地面積,把節余周轉指標收益用以支持“空心村”治理工作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江華縣采取“圖上找”、“實地核”等方式,全面掌握全縣可實施增減掛鉤項目的資源規模和分布情況。通過調查,該縣確定了可開墾資源數量,并以此為據,制定了全縣增減掛鉤工作“四年行動計劃”。
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村委實施、社會支持”相結合的原則,引導農民積極支持并自覺自愿參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江華縣召開了縣鄉村組四級會議,入戶宣傳土地增減掛項目的政策利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自2017年,確定了在4個鄉鎮的4個村進行試點取得成功后,該縣立即召開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流動現場會,到示范點現場觀摩學習。各鄉鎮、村、組干部對增減掛鉤項目的意義和好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形成了爭著上、搶著干增減掛鉤項目的喜人局面。
江華縣各鄉鎮實施項目經省自然資源廳驗收合格備案后,縣政府對實施項目的鄉鎮人民政府按1.5萬元/畝進行獎勵;對項目實施村按旱地10萬元/畝、水田12萬元/畝的標準獎勵。表現突出的鄉鎮人民政府實行單項表彰,對排名靠后的黨委書記一次由分管領導約談,第二次由縣委書記約談,第三次是進行追責問責,確保項目加快推進。
為加快項目的推進實施,江華縣由項目村的村支兩委成立“理事會”,擔任項目實施主體,由理事會通過“四議兩公開”,自主選擇施工隊伍、自主落實質量監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大大加快了工作進度。截至目前,共拆除“危、舊、破、殘”房屋3萬余間,復墾6800畝。
將拆舊復墾所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與長株潭等省內發達地區進行流轉交易,產生的收益全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
通過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拆舊復墾,復墾的土地種上了花草,拆除的磚塊用于鋪設村內巷道,“空心村”逐步消失,房屋倒塌的安全隱患得到整改,農村道路煥然一新,農村村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質的提升。

經統計,2017年增減掛鉤實施以來,共完成巷道建設1300千米,安裝路燈1.3萬盞,農戶衛生廁所改(新)建11172戶。增減掛鉤的實施,又美化了村莊環境,又改善了人居環境,有力支持了該縣的脫貧攻堅工作。
江華縣做好土地增減掛鉤,實現了籌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資金的重要渠道。通過農村“空心村”拆舊復墾,實施增減掛鉤,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異地流轉交易,交易收益反哺新農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可參考可復制的一條成功經驗。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