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郯城縣市場監管局完善消費維權機制依法對惡意索賠人說不
山東省郯城縣市場監管局完善消費維權機制依法對惡意索賠人說不
劉明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山東省郯城縣市場監管局不斷完善消費維權機制,敢于依法對惡意索賠人說不。
近年來,大量職業索賠人以獲得懲罰性賠償或舉報獎勵為目的,利用商品標簽標識瑕疵或網頁中出現的類似使用絕對化用語等不規范行為,通過12345、12315平臺或信函等形式大肆進行投訴舉報,要求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并書面回復辦理結果,動輒以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或紀檢信訪威逼。甚至以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等方式構陷商家,惡意索賠。這給基層監管部門本就尷尬和窘迫的行政資源造成了嚴重擠兌,執法人員更是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監管和執法維權。企業對此也是怨聲頗多,言稱這類職業索賠已經演變成了破壞營商環境的黑惡亂象、阻礙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郯城縣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商貿領域掃黑除惡工作和營商環境建設,認真梳理并分析研判了職業索賠類投訴舉報所涉及的行業類別、共性特點、法律適用、處置程序、復議訴訟或紀檢信訪的成因及對策,及時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進一步暢通了消費維權的渠道和途徑,完善了投訴舉報處置程序和工作機制。一是組織本局3名具有司法資格的同志成立專項核查小組,全程把關職業索賠、職業打假投訴舉報的辦理,確保程序正當、實體正義。二是深入組織開展“以案釋法”和“法律援助直通車”活動,利用各種形式教育商家和各類市場主體誠信經營、學好用活法律知識,面對惡意索賠要敢于“說不”。三是用制度和機制為基層一線執法人員撐腰壯膽,對投訴舉報屬實的,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處置,結合行政處罰結果公示和警示制度,達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對投訴舉報不屬實或因標簽標識瑕疵依法不予立案處罰的,執法人員不懼“復議訴訟”,不做“和事佬”,對惡意索賠人的訴求不予支持。四是充分利用全國12315平臺大數據,對同一舉報人就同一事面舉報多家企業要求賠償的投訴舉報進行篩選,特別是對職業索賠人在投訴舉報中對商家、廠家進行敲詐勒索的,直接將投訴舉報工單轉交掃黑辦作為涉黑涉惡線索上報,讓惡意索賠人“賠”得更猛烈。
目前,該局已依法處置惡意索賠類投訴舉報工單 36 起,依法不予立案調查 19起、不予處罰 17 起、終止調解36起。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