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區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治理
(食品安全導刊淮安訊 通訊員 王胤)今年以來,淮安市清江浦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遵循“四個最嚴”工作,突出監管機制、模式和方法創新,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治理,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緊盯農產品源頭治理
推行“三定一考核”(定對象、定人員、定任務、年終考核)監管模式,明確鎮級監管職責、村級監管事項,完善區鎮村三級監管網絡,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建立農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企業、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導力度,規范其內部管理。加強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 2020年蔬菜和畜產品省市抽檢合格率均達100%;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穩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開展生豬屠宰清理整頓行動,加強定點屠宰場管理,規范生豬及肉品檢驗檢疫,切實消除豬肉質量安全隱患。為進一步落實土壤、大氣、水污染耕地防治行動,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出臺了清江浦區土壤環境保護方案,印發了清江浦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及方案。
嚴格食品生產監管
全面落實風險分級管理。對轄區內生產企業風險進行風險分級,實施風險動態管理,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率達到100%。根據風險分級結果,合理確定監管頻次,規范開展監督檢查;嚴格生產主體資格,督促企業落實進貨查驗、出廠檢驗、食品追溯、問題產品召回等管理制度深化電子追溯體系建設。持續推動全區100%獲證企業使用透明合格生產系統。擴大省局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覆蓋面,實現覆蓋轄區60%肉制品生產企業及100%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推動企業自查自糾制度落實,推動食品召回管理制度落實,推動企業責任約談常態化,指導與規范并重,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風險隱患排查清單,實行閉環管理,確保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強化食品生產企業證后和許可跟蹤檢查,突出對肉制品、乳制品、小作坊產品等高風險食品以及食品生產集聚區、食品問題多發區的監管。
加強食品流通監管
率先在淮安市實行市場活禽禁售,解決了全區農貿市場長期以來活禽經營衛生環境差、缺乏檢疫檢險、規范化程度低等突出問題。對21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已累計投入改造資金達1000萬元以上。壓實食品流通環節各類經營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督促其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豬肉產品兩證兩章一報告等制度,禁止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檢疫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病死等畜禽和水產品及其制品流入經營市場和生產加工環節。
落實溯源平臺建設
目前,清江浦區食品批發企業、大型超市全部加入透明流通食品平臺。在日常檢查中,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索證索票、進貨查驗情況檢查,確保索取“E票通”率達95%以上,成為清江浦舌尖安全新亮點;推進透明放心菜市場升級提升,全區室內農貿市場和連鎖超市蔬菜可以實現全面電子溯源;明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清江浦區唯一的綜合性蔬菜批發市場,其市場內的經營戶檔案管理已全面實現電子化;蔬菜快檢工作正常運行,日均檢驗量達到200批次。
規范餐廚廢棄物管理
出臺了餐廚廢棄物管理方案,切實規范餐飲單位餐廚廢棄物收集、轉運和處置工作,督促餐飲單位與收集單位簽訂餐廚廢棄物回收協議,嚴防地溝油、烤鴨油、潲水油、泔水等被不法份子回收用作提取食用油。全區未發生地溝油回流餐桌事件。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