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區中國水泥廠社區人口普查員用心助力“大國點名”
食品安全導刊南京訊(通訊員 鐘慧 徐晶晶)自棲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以來,中國水泥廠社區的人口普查員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個小區、每條道路,都能看到他們熟悉的身影。他們用腳步丈量社區,奏響了七人普最美的樂章。
張翠萍、石合榮、吳宗霞在招募普查兩員時就第一時間踴躍報名。在最初摸底調查、短表階段,社區大廳、會議室每天都能看見他們三人的身影,或是在相互提供認識熟悉的居民的手機號碼,或是在討論交流指標該如何填報。在遇到難以配合的住戶,相互提供建議、方法,陪同入戶,完成“困難戶”的信息采集。張翠萍組效率高、問題少;石合榮由最開始的害怕入戶,不好意思說話溝通到最后面對拒訪戶也游刃有余,自信滿滿;吳宗霞,最認真、最努力,采集上來的信息也最全面,錯誤最少。
社區老黨員吳愛勛、盧貴年毛遂自薦,積極加入。盧貴年的片區在水泥廠路,是整個小組中路程最遠最偏,緊靠山邊。小區房屋結構復雜,有公租房、小企業、私房,外來人口居多,由于白天空房較多,他總是選擇晚上騎著自行車,打著手電,披星戴月,戶戶核實,身邊也總是拉上熟悉的居民,核實了解住戶真實信息,錄入的信息完整詳細,錯誤率少,他的高效和精準令人敬佩。“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退休老廠長吳愛勛對于白天入戶總是敲不開門的住戶,他首先張貼通知,電話聯系不上的,他廣泛發動親戚、朋友、同事等關系進行找人。每次來社區第一件事,就是詢問社區工作人員是否有某某的聯系方式。老舊小區樓房無電梯,上樓下樓全靠步行,每次跑一個單元都氣喘吁吁,一天下來累的腰酸腿疼,但他仍然堅持工作,一天都沒有休息。
老教師高四紅堅持做到不缺席每階段的培訓會,在入戶填表過程遇到各類問題時總是登記在本子上,白天入戶結束后跑到社區一一咨詢,一一研究,拿出摸底表一張一張核對。退休工人劉龍德,他所在片區房屋出租現象比較普遍,外來人口流動性大,普查有一定的難度。遇上不愿配合的,他不是照本宣科的就表內問題一一詢問,而是和藹親切的、拉家常式的與住戶交流溝通,采集了信息的同時也化解了尷尬。
此外,王軍和趙紅艷,是兩位經歷過兩次人普的老普查員了。今年72歲的王軍對小區的住戶信息都爛熟于心,在她面前沒有找不到的人。”電子錄入讓我深感壓力,但面對困難,必須迎難而上。”王軍在培訓時認真聽講,努力理解,每天總是忙到十點才回家,回家后還繼續刻苦研究表內邏輯關系及手機填寫方法。中國水泥廠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王軍在組內年紀最高,但完成效率也最高,憑借記性好、人脈廣的優勢,連續陪同了兩位組員入戶收集信息。日常生活多姿多彩的趙紅艷經歷了上一次的人普,在這次報名階段再次踴躍加入。她手機運用靈活,對于摸底調查的表內邏輯關系從來沒有出過錯,每天的難題當天解決,效率極高,完成質量非常好。
人口普查工作環環相扣,普查員的普查工作普通卻不平凡,忙碌而充實。正是有了許多像張翠萍、吳愛勛這樣一批基層一線普查員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才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