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陽市公布消費者十大投訴熱點2020年挽回經濟損失40萬元
山東省海陽市公布消費者十大投訴熱點2020年挽回經濟損失40萬元
李偉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山東省海陽市公布2020年十大投訴熱點。海陽市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投訴服務中心共受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全國12315平臺、來電來信及8900000民生服務中心投訴舉報3900余起,受理消費者日常咨詢服務1600余起,處結率為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0余萬元。上述案件投訴涉及日常家電、服裝、食品、價格、知識產權等領域?,F記者就消費者投訴服務中心對投訴熱點進行解讀,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規避消費陷阱。
一、日用百貨投訴比較常見。主要問題集中在服裝、鞋類等方面:服裝存在瑕疵、縮水、掉色等質量問題;鞋子開膠、鞋面開裂、開線等質量問題,部分商家重銷售輕服務,不嚴格履行三包服務從而引發糾紛。
二、保健品最愛“忽悠”老年人。投訴熱點為:利用健康講座、免費體驗等活動向老年人推薦購買“保健品”。這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專業辨別能力差的特點,運用“名師”講座、免費體驗、贈送禮品等手段,夸大產品的功效,讓老年人花大價錢而受騙上當。建議老年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后,一是向家人,特別是兒女,征求意見,查辨商品;二是及時向有關部門咨詢或投訴舉報。
三、家用電器類投訴不減 。 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經營者不履行法定義務,三包有效期出現故障,經營者往往歸咎于消費者使用不當不予免費修理;有的維修商故意不如實填寫或少寫維修記錄,以此逃避“經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換新機”的規定。二是贈送的商品質量低劣、商家借故推脫三包責任;三是售后客服態度較差或客服電話無法接通等。
四、家用汽車投訴仍然是熱點。主要問題:一是強制搭售商業保險、加價銷售緊俏車輛;二是車輛鑒定難,維權難;三是售后服務質量差;四是經銷商不盡告知義務,押金索回難;五是車輛交付后長時間拿不到汽車合格證。
五、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發。主要集中在健身、餐飲、洗車、美容等服務行業。商家一般采用虛假宣傳誘導,以免費體驗、高額折扣優惠等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辦理預付卡;霸王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導致退卡難,安全保障存隱患;擅自終止服務,甚至卷款跑路。建議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可查詢商家相關登記信息、并保留辦卡時的發票及合同等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可及時維權。
六、手機類服務投訴熱度不減。主要問題為手機出現性能故障等質量問題,經營者履行“三包”責任不到位。
七、網購產品質量投訴仍然居多。網購消費糾紛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商品涉嫌質量問題、商家拖延或拒絕退款。發生網購糾紛時,消費者應第一時間保留網購交流記錄向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臺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八、疫情期間口罩等防疫物資在價格、質量方面投訴數量劇增。主要問題為部分不法商家在疫情期間趁機哄抬口罩等防疫物資價格,與日常銷售價格相差甚大;個別經營者售賣“三無”、假冒偽劣口罩,罔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九、亂收費問題在物業管理領域投訴突出。主要體現為:不按規定收取物業管理費;違反相關規定,隨意收取裝修抵押金、垃圾清運費;不按規定隨意提高電費、水費;及隨意提高車位管理費等。
十、農資問題依然是農民投訴重點。農資問題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肥料質量上。一些非法農資經營者多采取“游擊”的形式,在農資銷售季節,打著“廠家直銷”、“惠民折扣”等幌子,通過發放小禮品、吃飯、會銷等方式銷售劣質肥料,待農民發現問題進行投訴時,而這些經營者早已不知所蹤。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