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區市監局余東分局:優化經營環境 保障中小微企業發展
食品安全導刊南通訊(通訊員 張竹忠)近期,南通海門區市場監管局余東分局利用實施“一企一標”和企業年報工作之機,由班子帶隊深入轄區相關企業開展了“走基層· 看發展”微調研活動,通過對十多家區金銀牌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走訪,普遍感到當前國內經濟發展不僅恢復較快、而且國內市場交易呈強勁增長趨勢,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國際市場、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壓力較大,尤其一些中小微企業更是面臨許多困難。。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是構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促進國內經濟全面復蘇和快速發展的基礎,而優化經營環境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余東分局所轄規模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主要有“五難”:開工不足,生存難;成本上升,贏利難;資金短缺,融資難;實力不強,轉型難;負擔較重,發展難。外貿出口業務明顯下降,受疫情和經濟發展影響,有的因業務量明顯減少,導致無法正常排班運行;有的因工資難以上漲,工人隊伍無法穩定,離廠的不少;有的員工在外省外市一度曾留廠過年,但節后隨著疫情形勢好轉而返鄉未能回廠;不少原材料大幅上漲如金屬類、化工、石墨碳等原輔材料;有的貨款被固定為給付期六個月、更有不少長期無法收回,但原輔材料、工人工資及其他稅費需及時支付;有的僅靠代工無自產門路;有的產品單一、生產技術簡單,缺乏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的稅費負擔、工人工資或計件報酬不斷遞增,但銷售價未能同步甚至被壓價,微利或虧損經營,國際市場受疫情沖擊嚴重,外貿業務訂單驟減。產生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產業結構不優,缺乏自主技術、自主產品和品牌、企業經營不善,對中小微企業支持促進不力等是制約當前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小微企業在當地幾乎占企業總數的76%,員工大多是本地群眾,市場監管人員深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與地方經濟發展休戚相關,更與群眾致富和解決民生問題密不可分,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推動全民創業進而實現高質量的基礎。因此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黨委政府及各部門責任重大。
提振信心是中小微企業脫困的前提
在當前,除了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提振中小微企業發展生存信心,是中小微企業實現脫困的前提。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既要幫優扶強,更要幫困濟弱;要用足用活政策,服務要提速提效。必須以特殊的政策、超常的舉措,與中小微企業一道共同努力,共克時艱,共度難關。要誠心幫扶,扎實開展好“掛鉤幫扶”、“現場辦公”、“進千企入萬戶工程”等幫扶活動,充分體現黨委政府、各政府部門與中小微企業休戚相關、同甘共苦的態度和決心,并且既真幫又常幫,不患“冷熱病”,不搞一陣風。要盡力支持,擴大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規模,設立中小微企業貸款優惠機制,用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在土地使用上要傾力支持,加大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投入,推進中小微企業孵化器建設,支持中小企業和投資者創業發展。要注重激勵,通過優秀中小微企業家評選表彰、先進事跡推介等形式,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和支持中小微企業家的良好氛圍,從而提振和激發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
排憂解難是中小微企業壯大的重點
中小微企業當前除了國際國內訂單業務量減少和原材料普遍上漲而銷價無法上漲的困難外,最主要的困難表現在融資難融資貴、合同履行率低、產品銷售難和招工難留人難等方面,特別是許多中小微企業處于弱勢地位,貨款被嚴重拖欠。為此,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方面,要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引導幫助中小微企業通過股權融資、企業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基礎數據庫,降低貸款擔保、資產評估、抵押登記等費用。在解決招工難留人難方面,要大力推進人力資源網上市場建設,及時組織招聘就業服務活動,扎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并完善人才引進和創業扶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對中小微企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表彰獎勵。在解決產品銷售難方面,要完善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制度,引導中小微企業建立網上銷售平臺,探索對中小微企業參加各種具有實效性展會活動、建立直銷網點給予財政補貼制度。在解決合同履行低方面,要強化《民法典》培訓力度,增強中小微企業依法經營法律意識和能力,強化合同行政監管服務,加大合同簽約履約入審核把關,減少和消除盲目簽約、草率履約和權益受侵逾期維權等現象。從而真正為中小微企業排好憂解好難。
優化環境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保障
如何保障中小微企業發展呢?一方面努力做好減負文章。要進一步開展“正稅清費”行動,切實給中小微企業“松綁”,決不能讓稅費負擔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甚至成為壓倒中小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要敢于讓利給中小微企業,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放水養魚,涉企稅費能減則減、能免則免。對各項審批手續從寬從優從實。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廣泛宣傳和認真兌現各級出臺的中小微企業減負政策,清理公布涉企收費目錄清單,使中小微企業的負擔透明化、公開化。要嚴肅查處亂收費亂攤派,完善中小微企業負擔投訴舉報查處機制。第二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抓住中小微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迫切期望,針對性地制定產業發展政策,集中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資源,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產品升級調整、創建名品名牌,通過重組并購實現靠大靠強、做大做強。要支持科技創新,鼓勵中小微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探索實行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補貼,落實中小微企業創新扶持稅收政策。第三方面建立健全服務機制。要實施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工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各類人員特別是企業家的培訓,指導中小微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研發、制造、營銷、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中小微企業服務機構建設,建立中小微企業信息服務網站,支持開展信息、培訓、技術、創業等服務。要提升行政服務效能,重點抓好簡政放權,制定部門權力清單、部門責任清單和各項政策清單,努力服務好中小微企業發展;開辟中小微企業綠色通道,落實全程代理、先照后證、超時默認和網上審批等制度;運用“一企一標”實施商標戰略提升中小微企業品牌意識和能力,運用質量戰略,從標準執行、質量、技術提升,打造中小微企業精工細活特色精品,增強中小微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堅決打擊壟斷、不正當競爭、霸凌合同等干擾損害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違法行為,努力為中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安寧和諧的發展環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