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新時代“三牛精神”盡責履行第一書記職責
發揚新時代“三牛精神”
盡責履行第一書記職責
王允 本刊記者 陳德龍
2019年7月以來,作為濟寧市任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派駐二十里鋪街道十里鋪村第一書記,王勇同志立足村莊實際,緊密團結村“兩委”一班人,建強基層組織,心系鄉村振興,堅持用真情走訪群眾、用真心服務群眾。他協調資金救助困難群眾,爭取資金進行坑塘改造,安裝健身器材,打造了致富產業項目,幫扶困難群眾……一件件實事,推動了十里鋪村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樹立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三牛”精神。
做“孺子牛”,補齊短板軟弱渙散成功脫帽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2019年7月底,王勇到十里鋪村擔任第一書記,當時的十里鋪村被上級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上任伊始,軟弱渙散整治這副擔子就落在王勇身上,他不等不靠,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俯下身子精心調研,摸準村情,確立駐村工作和軟弱渙散整治思路。王勇認為只有班子強了,才能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此,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他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發展村集體經濟為切入點,以軟弱渙散黨組織整治提升為目標,幫助村“兩委”理清工作思路,幫助制定制度,樹立規矩,改變風氣,指導工作的方式方法,搭建團結向上、為民務實的班子,他堅持參與召開“兩委”會,確定每月28日為黨員活動日,每月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村級事務決策民主,“兩委”成員擰成一股繩,形成了“政治素質好、工作思路好、作風形象好、團結協作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班子,齊心協力為村級治理謀方向、定大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對重點項目和重大工作,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實行任務分解,責任到人,增強了班子成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確保駐村工作目標圓滿實現,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軟弱渙散黨組織也成功“脫帽”。
做“拓荒牛”, 精心謀劃產業發展集體增收
農村要發展,產業振興是關鍵。十里鋪村北臨北二環1公里,西鄰105國道,拾張線和老105國道在村中交匯,交通便利,但集體經濟欠缺,缺少發展集體經濟物質基礎,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為擺在駐村工作組面前的頭等大事。 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王勇經常與村“兩委”成員及村民座談交流,經過多方調研,發現村南有部分村集體土地租賃已到期,他與村“兩委”一起,通過招標對該塊土地進行重新租賃,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在與村“兩委”成員及村民座談交流及村內走訪過程中,他發現村內西南部有一處占地面積7畝多的坑塘,坑塘內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蚊蠅叢生,為了美觀坑塘周圍用圍擋圍住,居住在坑塘周圍的村民意見很大。根據坑塘情況,他確定充分利用坑塘資源,對坑塘進行改造出租用于養殖垂釣,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增加村集體收入。方向找對了,他積極向街道下派工作隊和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匯報,制定詳實的方案通過了專家組評審,并爭取鄉村振興中央財政坑塘治理補助資金6萬元,區財政資金支持20萬元。同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以“四議兩公開”形式表決通過第一書記項目,與村“兩委”及全體黨員統一思想。投資46萬元的十里鋪坑塘改造項目,2020年7月中旬招標,10月底完工,建成后改善了村莊環境,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
做“老黃牛”,敢于擔當為駐村群眾辦實事
自擔任第一書記后,他始終心系群眾,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駐村工作重要工作來抓。2020年初,一場疫情突如其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來勢洶洶,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成為戰“疫”的先鋒軍,帶頭沖鋒在疫情防控斗爭的第一線,日夜堅守在村“勸返點”勸導村民取消一切聚會和集體活動,不外出,不聚會,不聚餐,排查外地返濟人員,展現了駐村干部的責任和擔當;為加強村莊規范化管理,制定了村規民約,舉行“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示范戶”評選;為實現精準扶貧,他協調派駐單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十里鋪村通過區慈善總會定向捐贈5萬元用于救助困難群眾;為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根據村民需求,從安全性、實用性等方面考慮,本著“既有健身效果、又適合老人和兒童鍛煉”的思路,協調區教體局在村里安裝了2套14件健身器材,進一步拓展了村民健身空間;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協調岱莊煤礦投資650萬元進行塌陷地治理,共修水泥路面生產路6000米,新上變壓器4臺,鋪設電纜、水管各8000米、新打機井10眼,改造機井53眼;為解決村民吃水安全問題,協調水務局為村里安上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全村1117口人全部吃上放心水;為改善村民出行,更換維修道路兩邊下水道水泥蓋板200多塊;為保護村民安全,提高群眾幸福感,協調公安天網行動在村內安裝監控設備12處;通過這些為民惠民實事的實施,王勇也贏得了十里鋪村群眾的民心和贊揚。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