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強化藥械化安全監測,筑牢公眾藥械化安全屏障
鄆城縣強化藥械化安全監測,筑牢公眾藥械化安全屏障
魏春 本刊記者 朱有剛


近年來,山東省鄆城縣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依法監測、科學評價、及時預警、熱情服務”基本原則,按照“穩數量、提質量、調結構、促評價”工作思路,扎實開展藥械化安全監測工作,及時有效控制藥械化上市后風險,筑牢了公眾藥械化安全屏障。 該局強化宣傳指導,夯實不良反應監測基礎。深入全縣全縣25家公立醫院、16家私立醫院醫院藥學部、病案室、設備科、皮膚科等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和化妝品不良事件的業務科室,通過查看制度、檔案、病歷、維修記錄、門診記錄等資料,進行現場督促檢查和指導。組織各醫療機構具體負責上報工作的人員召開現場交流會,手把手解決上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監測系統運行正常、報告渠道暢通。深入開展宣傳工作,結合日常監管面對面進行藥械化不良反應相關知識宣傳,組織全縣25家公立醫院、16家私立醫院的360余名醫師、護師、藥師等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分別進行了26場次的實地培訓指導,提高醫院醫護人員對藥械化上市后風險防控的認識,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提升醫院藥械化風險監測水平。 該局不斷創新監管舉措,提升不良反應監測數量和質量。聯合縣衛健部門制定工作計劃,明晰任務目標,明確具體工作措施,安排部署全年藥械化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建立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通報制度,每月對各醫療機構上報的藥品不良反應數量、質量通報一次,對不落實監測工作責任的醫療機構負責人進行約談,督促其及時進行整改,對上報不及時、延誤不良反應報告的醫療機構取消年底考核評優資格。 他們還通過微信群等交流平臺,加強與醫療機構的溝通交流,要求各醫療機構按照“可疑即報”的原則,凡是發現可能與用藥且械有關的不良反應均要及時、準確地上報,切實做到對藥械化安全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評價、早控制”,不斷提升不良反應監測數量和質量,確保公眾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0年,鄆城縣市場監管局共完成3392份藥械化監測報表的收集、調查、逐一核實和分析評價任務。 截止5月份,鄆城縣已完成1034份藥械化監測報表的收集、調查、逐一核實和分析評價任務,其中藥品不良反應報告730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268例,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36例。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