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換裝不褪色 軍人氣概顯示多
抗擊災情加油干 退伍軍人顯本色 之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篇
退伍換裝不褪色 軍人氣概顯示多
——記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李企戰斗在抗洪一線的事跡
本刊記者 柴占陽 通訊員 趙正銀
共產黨員李企,是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侯寨市場監管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去年剛脫下軍裝的退伍軍人,16年的軍旅生涯,讓他養成了任務面前勇挑重擔,關鍵時刻敢打硬仗的作風。雖已卸下戎裝,可他依然保持著在武警部隊服役時的嚴謹、機警、果敢和堅毅的工作作風。

2021年7月20日下午, 河南鄭州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超強暴雨,短時間內市區嚴重積水,一片汪洋,多個路段發生險情。
李企是在鄭州市郊區的侯寨鄉侯寨市場監管所工作。他下午5點鐘下班后回家,在開車返回鄭州市區的路途上,因路上積水很深,被暴雨滯留在南三環中州大道高架橋下,當時孩子還在幼兒園等待去接,愛人也被滯留在五里堡地鐵站。
由于地鐵積水,手機無信號,打不通電話,對愛人當時的處境心里沒底,他心焦如焚。
雨勢越來越大,但是前方路況不明,不敢貿然行車。周邊越來越多被滯留的車輛停在路上,車上的人都十分焦急,這時,李企主動下車,將后備箱存放的僅有的16瓶礦泉水冒著傾盆大雨分給其他車上的人員飲用,并囑咐大家打起精神,關注水勢,水一旦沒過輪胎,一定要果斷棄車,生命第一。

從7月20日下午6點,一直在路上滯留到21日清晨6時,水勢漸退,車輛開始慢慢疏散。由于道路上積水很深,他想辦法輾轉于城東南路,準備步行越過必經的積水路段去接孩子,當他走到航海路與紫荊山路口時,遇見同一方向回家的三名女士和一個小女孩在深達一米多的湍急水流中求助,他毫不猶豫,急忙趟水過去背起孩子,帶著三名女同志就走。
因水下路況不明,他撿了一根木棍邊走邊探路。為了安全,李企一邊走一邊招呼三名女同志拉緊他跟在他身后,不要松手。
當走到航海路鐵路橋涵洞時,涵洞內嚴重積水,已無法通過,他便背著小孩,領著三名女同志從涵洞側邊的鐵架橋上翻越三道墻,越過兩個鐵絲網慢慢前行。
他冒著大雨,摸索前進,最終幫助大家順利通過積水,一直把他們安全送到家中,才去找妻子匯合,一起去接自己滯留在幼兒園一夜的孩子。

他的妻子叫張鵬鵬,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是一名醫生。接到孩子后,當他詢問妻子在地鐵站滯留一夜的情況時,他才知道,身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在地鐵站里滯留的一夜里也沒閑著,她積極主動參加了地鐵站臨時組建的醫療救治小組,幫助救治地鐵站上被困在洪水中的群眾。在愛人與其他救治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因為救助及時,極大的保障了滯留群眾的生命安全。

李企把愛人和孩子趟水送回家后,他又急匆匆趕回所里與同志們一道投入到抗洪救災的第一線。
在日常工作中,李企也是如此,永遠把他人的需求放在前面,單位加班他爭著上,哪個崗位最吃苦他就要求去哪個崗位。工作中吃苦耐勞,謙遜有禮,果敢堅毅,工作總是撿重擔挑,只要分配給他的工作,無論困難大小,他從不計條件,不折不扣堅決完成任務。
抗洪中,他和同志們一道趟著積水,冒著風雨檢查市場,查看商戶受災情況,幫助商戶轉移物資,為困難群眾送水等,在抗洪一線處處都能看到李企的身影。

他說:“我是一名軍人,雖然脫下了軍裝,但無論在哪, 我永遠是人民的子弟兵。一日參軍,終身為兵,一朝穿戎裝,終身獻國防。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是他有多么大富大貴,而是他為這個社會盡了多少責任?,F實生活中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是因為有這許多個挺身而出的凡人,才讓人間有愛,值得珍重!”
李企同志夫婦二人戰斗在抗洪一線的事跡充分展示了危機時刻彰顯了一個退伍軍人的英勇氣概,關鍵時刻方顯出軍嫂颯爽閃光的風采。
鄭州,正是擁有李企夫婦這樣的一群人,才是這個城市充滿溫情和希望,更是這個城市戰勝災情的不竭力量!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