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信用修復機制 助力企業信用修復
創新信用修復機制 助力企業信用修復
錢震 陳曉莉 本刊記者 陳德龍
今年以來,為保障市場主體利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聊城市市場監管部門抓住“保市場主體”這一關鍵環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貫徹寓服務與監管之中的發展理念,深入調研企業困難,延伸監管服務舉措,開展失信企業幫扶工作,助力企業信用修復,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
全面摸排監管底數,管出公平、管出效率。全面梳理本轄區經營異常名錄企業、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全量數據,建立失信企業清單,逐一核查每戶企業是否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精確把握監管服務底數,做細做透信用修復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嚴重違法失信企業5572家,篩查出符合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條件的企業830家。
持續優化工作流程,做得公開、做得透明。在政務服務平臺、部門官方網站,公示辦事流程明白紙。對需要辦理經營異常名錄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黑名單)修復的企業實現即時受理、即時審查,材料齊全、符合移出條件的,辦理時限由《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的5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
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做到服務知心、服務貼心。在摸清底數基礎上,通過集中約談和“一對一”約談等方式,指導市場主體履行有關職責義務。對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主動靠前指導,做到“應修復、盡修復”,告知企業信用狀況以及國家有關信用修復的政策精神,對于自愿修復的,全力指導其完善相關材料,積極引導失信企業及時履行法定義務、修復信用記錄。
深入完善監管機制,盡力管到位、管到底。為從根本上促進企業發展質量,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審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全過程。在事前監管環節,全面推廣告知承諾制度,廣泛解讀國家產業政策,擴大信用報告應用范圍,避免企業“一時興起”。在事中監管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讓企業信用建設有奔頭、發展有方向。在事后監管環節,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依法依規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讓企業感受公正監管、政策紅利。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增強了監管人員服務意識,提高了信用修復工作站位;實現了工作流程再造,優化了市場營商環境;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促進了企業家信用自律。今年以來,全市完成企業信用修復3857家,其中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3832家,同期上升29.28%;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移出25家,同期上升150%。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