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 穩價保供 揚州市廣陵區市場監管局守衛市場防疫安全大門
食品安全導刊揚州訊(通訊員 王紅茹)8月6日凌晨,揚城華燈還未落,揚州市廣陵區市場監督人就又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他們戴好口罩、拿上手機,隨即深入各自負責的農貿市場,對銷售蔬菜、肉蛋類等生活必需品開展執法檢查。
查看消毒記錄、防疫舉措落實情況,索證索票確認商品進貨渠道、售價,規范經營戶明碼標價,督促經營戶、管理人員參加第三輪核酸檢測……每到一處,廣陵區市場監管局駐場干部們都認真詢問相關情況,了解群眾想法和需求,搜集群眾意見建議,仔細登記有關信息。
據了解,自7月28日以來,廣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實行包干到人,壓實責任,在全區28個農貿市場安排了局里的干部駐場值守,確保24小時值班。
“疫情期間是價格違法行為的‘高發時段’。越是關鍵時候,站位越要高!我們作為市場監管人,就要勇敢逆行,用實際行動守衛市場疫情防控的安全大門!”談起市場監管人的防疫擔當,廣陵區市場監管局局長李有楠說。
檢查期間,廣陵區市場監管局冷鏈食品檢查組在提供第三方貯存服務的錦通食品有限公司等地開展檢查時,發現部分國產冷鏈食品現場不能提供檢驗合格證明等情況,檢查人員責令立即停止銷售,待補齊相關材料并經同意后方可銷售。
其他小組也在密切關注市場物價波動等情況8月5日下午,在聯誼批發市場緊急召開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研判會,分析近期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為進一步穩物價、穩供給、穩民心提要求、畫路徑。
研判會上,大家從對方圈門、連運菜場的土豆、青菜、青椒、蘿卜等進貨價和零售價進行采價發現,菜場批零平均加價率大約為45%。該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陳玉智介紹,此次經營成本大幅提升,原因有多方面:外地車輛進入揚州不暢,外地人員不愿來揚、不敢來揚,且來揚人員核酸檢測及外地采取隔離7-14天不等,同時市民恐慌性搶購使市場上農副產品供應量臨時性短缺,另外,本地鄉鎮新鮮蔬菜無法進入主城區銷售、受季節影響新鮮蔬菜產量正常減少、前段時間惡劣天氣導致沙頭新鮮蔬菜大幅減產等多重因素,造成本地鄉鎮農產品供應不足。
為穩控價格,廣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掛橫幅、樹戧牌,引導經營戶做到“四個嚴禁”(“嚴禁哄抬物價,嚴禁牟取暴利,嚴禁缺斤少兩,嚴禁壓貨不賣”),并出臺有獎舉報制度。同時,與經營戶簽訂責任狀,要求經營戶明碼標價、貨真價實,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囤積市場供應緊張的農產品,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哄抬價格,并強化巡查、嚴查重罰。疫情以來,該區市場監管局已對31家經營戶未明碼標價、明碼標價不規范的行為做出處罰,并通過媒體曝光。
“我們增加了有效供給、提供專門核酸檢測綠色通道,有效降低來揚州運輸經營戶的滯留時間,并加大與農產品產地政府的協調力度,形成機制、產銷聯動,為產地農產品順利進入揚州提供方便。”副局長姜鑫說。
廣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通過“12315”、“12345”熱線、“寄語市長”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其他途徑收集各類投訴舉報,迅速對群眾的問題予以回應。同時,出臺《疫情期間投訴舉報處理工作的相關要求》,規定原則上各類投訴舉報應于收件當日處理完畢,確有特殊原因當日難以辦結的,必須及時聯系投訴舉報人說明原因,并在法定期限內辦結。據悉,8月6日,共收到反映蔬菜、肉蛋價格上漲的咨詢投訴舉報共計8件,較前兩日已有明顯下降。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