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參加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新聞發布會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參加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新聞發布會
本刊記者 袁志紅
8月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加快災后重建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翔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鞏魁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承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建防分別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平萍主持發布會。
媒體現場提問

記者:受這次洪澇災害影響,災區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存在車間進水、廠房設備損壞、原物料泡水等現象,災后恢復生產面臨一定食品安全風險。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是如何加強災后監管、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的?
王建防:災情就是命令,全省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災工作部署,靠前監督指導,全力以赴幫助企業盡快恢復生產經營秩序,切實保障市場供給和食品生產安全。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發布風險提示。7月21日,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通過各種媒介,持續滾動播放,針對汛期食品安全特點,指導提示食品生產經營者做好汛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安全自查,嚴防9種食品安全風險,提示消費者注意7項汛期飲食安全,并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出了8項具體要求,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二是加強風險排查。7月26日,出臺《關于加強防汛救災期間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防控的通知》,部署全省開展災后食品生產安全專項風險排查,要求受災企業集中收集、集中存放、集中銷毀受洪水、積水污染的食品;所有食品生產企業不得使用受洪水或積水污染、霉變的食品原料及受洪水、積水浸泡的未經清洗消毒的設備設施、包裝材料加工制作食品,不得直接使用未經處理的、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源作為食品生產經營用水;督促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加強水源監測,確保成品檢驗合格。
三是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災情過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及時與企業溝通對接,為企業恢復生產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指導幫助企業開展生產經營場所消殺、受污染原物料妥善處置、生產用水安全監測等,切實保障食品安全。鄭州“7·20”暴雨過后,因柿園和侯寨水廠受災、高速封閉,造成花花牛乳業工廠停水、200噸生鮮原料乳滯留,鄭州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協調開通綠色通道,幫助花花牛乳業工廠迅速恢復生產。鶴壁市市場監管局面對轄區39家食品生產企業受損嚴重的實際情況,成立汛情協調小組,安排生產監管、檢驗檢測等8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專項對口幫扶,已指導河南飛天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鶴壁市雨眾食品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秩序。新鄉、許昌、安陽等地也采取多項有力舉措,助力企業災后復工復產。目前,全省大多食品生產企業正常生產、安全生產,行業秩序整體穩定。
記者:受洪災影響,個別地方的受災群眾還在安置點生活。目前正值夏季,氣溫高,食品易霉爛變質,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等問題。請問,市場監管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災區群眾飲食安全?
王建防: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汛期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通過發布《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提醒災區群眾7條注意事項,防范汛期食品安全風險。相關市、縣市場監管部門利用信息公示欄、電子顯示屏、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提示災區群眾樹立食品安全意識,防范飲食風險。
二是加強臨時安置點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市、縣屬地監管部門及時檢查清查捐贈物資,超過保質期、腐爛變質、無食品標簽等不合格食品一律不得發放。加強監督檢查,嚴禁使用溺死、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制品及使用腐敗變質、受潮發霉的食品原料。重點加強對蔬菜、肉類、米、面、油等大宗食材和盒飯、捐贈食品以及一次性餐飲具等抽檢力度,強化食品安全質量監管,保障安置點群眾的飲食安全。
三是全面開展災區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持續加大受災嚴重的市、縣生產經營食品監督檢查力度。重點開展對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大型商超、食品貯存倉庫等重點區域的排查,堅決杜絕過期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霉爛變質食品流向臨時安置點,全力保障安置點群眾購買到放心、安全的食材。災情發生以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者36790家次,發現存在食品安全問題395個,排查清理因洪水雨水積水污染食品8887公斤,立案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24件,全省未發生食品安全事件。
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災區群眾和全省人民飲食安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